怀着热切的期待,坐上飞驰的列车,和来自天南海北的旅客们一起,奔往大巴山。
4月23日8时许,列车抵达襄渝线四等小站巴山站。沿着曲折陡峭的创业三路,走进山坳里的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发现半山坡都站着父老乡亲们。简朴的运动场上,“巴山第33届路地群众运动会”的红色横幅醒目耀眼。
镇巴县巴山镇淇水村的李建安笑容满面。22日,他还在汉中带着包工队干活,听说要开运动会,当天就驾车回到了巴山: “从2000年起,我年年到这儿来。运动会十分热闹,让人特别开心。不来看看,心里就少些啥。”
1981年以来,在 “地无三尺平”的黑水河畔,第一代巴山铁路人平整出了半个篮球场,举行了第一届运动会。从那以后,参赛人员越来越多,从工务拓展到电务、车务等系统,从路内延伸到了路外。巴山职工们移石填土,建起了新运动场。
23日10时许,在雄壮的乐曲声中,巴山站、巴山镇、中南大学、青岛工务段、凯里工务段、高速公路巴山收费站等20支代表队入场。第一任巴山桥隧工长解和平高擎火炬,点燃了巴山工务车间党总支书记夏传康手里的火炬,巴山精神的火种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洁白的和平鸽在蓝天下翱翔,展现着小站人热爱生活、坚定乐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
“让梦飞翔”文体展示一开始,巴山变成了快乐的海洋。小学生们的舞蹈,村民们的 “原声态”山歌,吉祥镇巴情景剧……一个个节目精彩纷呈。
“我原来带着儿子看,现在带着孙子来。这几年节目多,歌好听,演员都很好看。”59岁的谢碧珍是活水村村民,自带塑料凳,坐在半山腰。6岁的小孙子乖乖地靠在她身上,看着节目,咯咯地笑。
在职工群众眼中,运动会就是巴山的奥运会。23日至24日,他们打球、下棋、跳绳、踢毽子,甚至背着背篓,装上山货,在山路上奔跑。晚上,赛了一天的队员们猜灯谜,围着篝火开联欢晚会,尽情地欢度巴山人的“狂欢节”。
欢乐的氛围感染了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陕西省总工会、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和西安铁路局等单位的参会者。陕西省总工会领导动情地说: “巴山路地群众运动会已经超越了体育赛事本身的意义,是传承文明、增进友谊、共建和谐的桥梁和纽带。”
离开时,山坳里人们的歌声、掌声、欢笑声不绝于耳,一阵阵地飞越巴山,在群山中回荡着。
采访感言:在春光乍泄的4月,来到秦岭、大巴山腹地,走进宝成、阳安、襄渝线上的小站。随着采访的深入,从初始对青山绿水的喜爱变成了对一线职工的敬仰。山区铁路交通不便,山大沟深,偏远闭塞,寂寥难耐。很多职工在小站里一干就是10年、20年、30年,奉献了青春、壮年,甚至一辈子。深深体会到,这些职工常年坚守在小站里,本身就是一种无私奉献。
接下来,《走基层 边远站区纪行》的接力棒将传到本报陆华手里。他将揭开红土高原偏远铁路站区职工工作生活的神秘面纱。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