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窗户封得再严实,窗台一天也得擦8遍。”4月19日上午,公乌素站副站长和木一边拿起抹布快速擦净窗台上的煤灰,一边说着, “在这里根本不能穿白鞋和白袜子,出去走一圈准变黑。”

公乌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是以煤炭开采及加工为主的工矿城镇。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公乌素站,被大大小小数十家煤炭、化工企业簇拥着。

“虽然这里环境艰苦,但它却是乌海地区矿产资源、化工产品外运的 ‘咽喉’。”站在窗前俯视公乌素站站场,和木指着远处的西来峰物流园说, “车站东接东乌线,西、北两头与包兰正线相连,铁神、同州、海矿3条专运线直通附近3家大型物流园区,对乌海市及周边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去年有374万吨货物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我们的货运量在全局的三等站里名列前茅,有时甚至比一等站还高呢。”

说起货运量,乌海货运中心公乌素货运值班员张红霞心里有本 “明白账”。“今年一季度,公乌素站共装车18698辆,发送货物近120万吨,同比增长5.2%。”说着,她翻开手中的笔记本,“加强 ‘白货’物流营销是我们的重点,‘白货’和 ‘黑货’相比,运价高、附加费高、运输距离远,整体收益要比‘黑货’高不少。这120万吨货物中,只有45%是煤炭、焦炭等 ‘黑货’,其余40%是鄂尔多斯联化运往东北、华北等地的化肥,15%是锰硅合金、聚氯乙烯等。”

说话中,主管安全的副站长管配民匆匆赶赴电务 “天窗”施工点去盯控安全。27岁的连结员郭占飞告诉:“我们每天平均接八九趟车,一天来回要步行二十多公里,在公乌素干调车不仅费腿,还费鞋。”在调车员间休室,干了20年调车长的韩雪峰利用 “天窗”点的间隙,又给徒弟念叨起了他的 “安全经”:“穿越线路,要‘一站二看三通过’;上下车时,眼要看准、手要抓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