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罕塔拉的蒙古语意为 ‘美丽的草原’,我们着力打造的 ‘包容、乐观、顽强、友善’口岸文化,就像 ‘四朵金花’,扮靓了草原铁路口岸地区的沿线车站。”4月15日中午,站在赛罕塔拉站信号楼的运转室里,二连浩特站党委书记胡波兴致勃勃地向描述着口岸铁路人特有的魅力。
地处锡林郭勒草原苏尼特右旗的三等客货站赛罕塔拉站,隶属于呼和浩特铁路局二连浩特站。以蒙古族旅客运送为主的客运、以战略物资原油运输为主的货运,让赛罕塔拉站成为集二国际干线上意义特别的客货运输通道。
虽然这里的旅客运量不大,但客运车间的 “秀丽班组”在当地蒙古族群众中享有极高知名度。由于地处少数民族聚集地,客运班组骨干赵秀英、黄丽菁想方设法请老师、聘专家,刻苦学习蒙古族日常用语,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成为了蒙古族旅客最信任的人。时间一长,班组也因赵秀英、黄丽箐名字中的“秀” “丽”两字,被来来往往的蒙古族旅客亲切地称为 “秀丽班组”。
“我们肩上不仅担着民族团结的责任,还扛着保障战略物资运输畅通的重任。”谈起战略物资原油的运输,赛罕塔拉站站长郝勇田理解得很透彻, “这里是中国石油华北油田二连浩特分公司原油外运的唯一通道,去年原油外运达到110万吨,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又增长了8.7%。”
就是这份责任担当,让赛罕塔拉站的干部职工经受住了常人没经受过的艰苦:喝的是草原上的旱井水,水中含氟高,许多人的牙都 “摊上”了黄渍;气候多变,春秋风沙不断,冬天白毛风能吹透大皮袄,夏天地表温度能烤软沥青公路……可乐观的赛罕塔拉站人不仅深深扎了根,更实现了安全生产20多年。
毕业自山东某高校的大学生、如今是车站信号员的夏斌羞赧地说: “现在好多了,我们喝上了自来水,住上了职工公寓。谁有个大情小事,车站人都伸手帮忙。我想着就娶个当地媳妇儿,把家安这儿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