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拉山脉藏语意为 “高原上的山”,蒙语意为 “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格尔木工务段唐古拉线路养护车间却在这里扎根,管辖青藏铁路海拔最高、难度最大、条件最差、灾害最多的125公里冻土线路。

4月1日,来到这个车间,虽然天高云阔、空气清新,但人完全不能畅快地呼吸。见到车间主任李彪林时,他特别高兴。去年,一部反映该车间职工克服恶劣环境,奉献雪域、扎实工作的微电影《遥远的唐古拉》在青藏铁路公司电视台热播;今年,以他为原型的小品正由该公司党委工作部牵头排练中。

人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生活,相当于在平原负重20公斤。职工每天要在近5000米的区段巡护近10公里线路,拧握沉重的扳手上千次。巡线中,职工们差不多每走5米,就要弯下腰去,把道尺放在钢轨上,跪在冰冷的铁轨上仔细查看。 “这是轨距,误差以毫米计!”李彪林解释说,如果轨距多出1毫米,钢轨可能5年就磨损了;只有轨距一直保持最佳状态,列车才不会产生晃动颠簸。为了把误差减到最小,一根25米长的钢轨,李彪林和同事检查轨向时必须跪下来四五次,一天下来要跪上三四百次。

由于室外温度太低,不适宜携带饭菜,职工们把一日三餐改为“早九晚五”两餐制。17时,职工们围坐在两张圆桌边,开始晚餐。车间职工扎西旺堆吃得不多,回到宿舍后,他拿出了从拉萨带回来的干肉、卡赛以及奶渣等藏式零食。他告诉,3月初是藏历木马年,家里准备了很多食材寄了过来。有时候饿了,煮上一包方便面再加上干肉和家里腌制的辣椒酱,真是绝顶美味。傍晚,闲不下来的扎西旺堆还和同事们在院子里跳了一小会儿锅庄。

由于缺氧,很多职工到了深夜十一二点也睡不着觉。看电视成了他们打发时间、酝酿睡意的最好方法。也有职工干脆坐在安装有无线网络的会议室,上会儿网、看看微信,直到睡意渐浓时,才回到宿舍,伴随着氧气发出的咕噜声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