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 闫玉玲 本报 李 菁
图为工作中的黄桂兴。谢津生 摄
人物档案:黄桂兴,男,1958年7月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持、参与了近30个城市的地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初步设计评审(估)工作,多项创新科技成果获奖。2011年荣获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9年被聘为天津市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2011年被聘为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首席专家;2013年荣获天津市首批勘察设计大师称号。
地铁,是连接,犹如人体的血管一般,从城市中心通达四方;地铁,是沟通,在城市的每个清晨、黄昏、黑夜往来穿梭,拉近时空的距离。如今,在许多现代化大都市,地铁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不断开启着人们的新生活。
因此,地铁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选择一条合适的线路,需要深思熟虑,需要专业技术与职业责任兼具。黄桂兴,作为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三院)副总工程师、天津市首批勘察设计大师,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工作中绷紧神经,始终不敢懈怠。多年来,他用手中的笔描绘着一条条地铁,从 “深处”改变着人们的城市生活。
1982年,黄桂兴从北方交通大学铁道建筑系铁道工程专业毕业后就来到铁三院工作,经过几年的历练逐渐在地铁设计领域崭露头角。20世纪90年代,黄桂兴已经开始全面负责铁三院的地铁技术工作,先后主持了天津地铁1号线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上海明珠线漕溪路站和长宁路站等项目的设计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1998年至2003年,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窗口城市深圳,他又主持了全国重点工程——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到施工图设计的各阶段,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同时,他主持并参与了全线交通疏解、运营管理模式、设计界面划分、设计接口文件编制、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文件组成及内容、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技术要求等技术文件的编制工作,为全线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进而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管理及技术文件编制要求和编制标准。其间,由他提出的总体总包工作的思路和具体操作程序,为重点、难点工作的完成提供了相应的技术保证,赢得了业主的认可。
进入新世纪,天津地铁事业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得到批复的 《天津市中心城区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拉开了天津市大规模建设快速轨道交通的序幕,按照规划,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由9条线组成,呈环放式结构,线网总长约235公里。这一次,黄桂兴再次披挂上阵,担负起天津地铁1、2、3、9号线勘察设计总体总包技术管理工作和生产组织工作,完成了天津地铁2、3、9号线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初步设计协调审查工作。在2号线的设计中,他和团队设计人员在深基坑与盾构设计、设备节能降耗、投资控制措施等方面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和多种新设备,有的新技术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领域尚属首次应用,多项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攻坚克难 人生快乐“每接到一项工作,特别是有一定难度的项目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兴奋感……能够把遇到的难题一一解决,感觉很有成就感。”采访中,黄桂兴给的感觉是对工作拥有激情,时时闪耀着感性的光辉;同时又思维缜密、踏实干练,处处充满理性的思考。
在黄桂兴看来,开始一个新工程,就像拍摄一部电视剧,要有策划、有剧本、有拍摄的过程,还要有最后的剪辑合成。而黄桂兴正是一个善于带领他的团队攻坚克难的导演,策划、剧本合不合理,导演要审;拍摄中哪个环节需要提前、哪个环节需要后移,导演要协调;演员表演到不到位,导演要定。正是对细节的不断“研磨”,让黄桂兴完成了他事业上的一部部精彩“大片”。
在别人看来,黄桂兴的工作琐碎繁杂。但他却并不觉得厌烦,因为在工作中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是他人生最大的快乐。
从事地铁设计工作30多年,黄桂兴的脚步从未停歇,足迹已遍布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如今,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专家的黄桂兴,在城市建设的大舞台上,仍旧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祖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见证着城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变化。
走进黄桂兴的办公室,墙上贴满了地图,桌上的图纸用彩笔标注成了各种颜色。作为项目工程的设计负责人,黄桂兴每天的工作地点并不固定,他不在市政府、规划局,就在业主单位、施工现场等。哪里有问题,他就要马上到哪里,一张图纸、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水壶是他每天出门必带的东西。用黄桂兴的话说, “我搞项目设计管理,就跟拍一部电视剧一样,开始要有策划,这个策划合不合理,哪个专业需要往前提、哪个专业需要往后拖,这都需要我来协调,我来审查”。黄桂兴的工作不仅责任重大,而且繁杂而琐碎,从图纸设计到现场施工,每一个细节都要了如指掌。
2006年,备受瞩目的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开工建设,作为我国地下面积最大、埋藏最深、功能最齐全的大型综合枢纽,其从设计规划到工程实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当时天津站枢纽工程非常复杂,在最小、最狭窄的地方,所有功能都要做全,设计难度显而易见。那段时间,黄桂兴带领着他的同事们白天在施工现场勘查,晚上在办公室研究设计方案。他的口袋里装着好几张图纸,哪怕坐车的时候他都会拿出来看看,图纸上的每个细节都牢牢地印在他的脑子里。黄桂兴常说,自己做的工程,当你再去看的时候,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非常亲切,有时候闭上眼睛,车站的左右口就会浮现出来,非常熟悉。特别是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黄桂兴干了这么多年,每一个环节都很熟悉。现在再到天津站看的时候,黄桂兴想到这个枢纽当时是他参与设计的,便十分高兴。通宵加班、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这些对于黄桂兴来说实在是太正常了。
黄桂兴辛勤而负责的工作获得了肯定。1999年, 《深圳地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2006年,《天津地铁一号线工程设计》获得天津市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前不久,凭借在天津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他还获得了 “为天津交通事业发展做出贡献者”的称号。
枯燥而辛苦的工作,并没有让黄桂兴觉得厌烦。相反,在工作中克服重重困难,打好一个又一个攻坚战,是他人生最大的快乐。在对专业孜孜以求并获得荣誉的同时,黄桂兴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不断向更多城市的地铁设计工作发起挑战。这些年,他还主持了广州地铁2号线总体设计咨询工作和地铁3、4号线工点设计咨询工作,根据广州地质情况,提出了线路纵断面选线的设计概念,在业内获得了极大的认可;主持了沈阳地铁投标工作,结合深圳地铁总体总包管理经验和广州地铁设计咨询管理经验,系统地总结了地铁总体设计工作内容;承担了天津站交通枢纽勘察设计总承包的技术管理和生产组织工作,主持完成了枢纽近20个建设项目的建设策划和运营管理模式研究,理顺了各项目间复杂的接口关系和建设时序,为项目整体建设的各环节有序推进提供了依据……这些项目的锤炼已经让他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领域的行家。
在做好设计的同时,黄桂兴平时还十分注重技术总结,他先后参加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青岛、苏州、南京、沈阳、长沙、南宁、无锡、福州、东莞、西安、长春、郑州等城市开展的由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和政府、建设单位主持的地铁建设专家评审及专家咨询工作。他利用评估机会学习其他单位的长处,为完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出台的社会风险论证、评估积累了资料,并将这些资料运用于其他项目文件编制。
从当年的毛头小伙儿到现在的项目工程负责人,从普通的设计技术人员到现在的城市轨道交通专家,作为铁三院副总工程师、天津市首批勘察设计大师的黄桂兴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在现代城市建设中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并见证着城市因地铁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用双手描绘出城市更加美好的地铁蓝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