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钟章队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黄强表示,中国高铁之所以能够“走出去”,除了中国高铁技术日趋成熟,最重要的是国外发展确实有这个需要。
高速铁路从无到有,既有线路提速世界领先,中国高铁技术标准创多项“世界之最”。
中国铁路在高速动车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造技术和既有线提速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尤其在动车组技术方面,成功搭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技术平台,实现了国产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批量化生产,在高速铁路的固定设施、系统集成、运营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
相比于我国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速动车组技术的现实,配套轴承的国产化应用仍是空白,这于正力求高端的装备制造业是一处短板。作为高铁基础零部件的高速列车轴承领域,瑞典SKF、德国FAG、日本NTN等国际巨头正牢牢占据着中国市场。国务院提出的16个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领域,15个都与轴承相关,这是关键点。
中国的高铁技术从诞生到成熟,与能源、化工、电子、通信、装备制造等诸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一样,凝聚了无数中国工人、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汗水。
如今,人们爱泛泛地批评中国制造缺乏创新,这一批评有其合理之处,不过其偏颇还是很明显的。
首先,该批评低估了中国这些年来取得的巨大产业进步,中国外贸已经从“衬衫换飞机”升级到了“高铁换大米”的阶段。其次,创新不是孤立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技术进步,首先靠的是勤奋,离了勤奋,就无法地快速完成从引进、消化到吸收直至赶超的转化。发达国家,过去就是这么走过来的,美德日概莫能外。创新,不是玩出来的,是干出来的。经过这几年的摸索,高铁的建造技术、构造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高铁如今终于要走完这个过程,时间正在证明,曾经对中国高铁的刻薄正在被高铁的方便舒适稀释,国家和人民正在享受高铁带来的红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