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铁路局徐州机务段检修库前近百米的层林深处有一个独门小院,46岁的机车充电工范宪洲所在的充电组就在这里。
由于机车蓄电池含有铅酸或碱性物质,在加液过程中会释放酸雾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班组远离职工工作生活的聚集区,在丛林深处 “自立门户”。
2月13日,走进充电组,见到了范宪洲。充电组是该段检修车间人数最少的班组,7名职工1名上长白班,负责班组日常工作联系,其余6名职工则是 “三班倒”,每班2名职工,范宪洲就是其中的一员。
范宪洲在机车充电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每天清晨是他最忙碌的时候。他要和同事们一起将需要更新上车的蓄电池抬上电瓶车运到机车小辅修库房,再将需要更换电池的机车蓄电池箱全部打开,逐个吊换。
春运期间,库内机车多,时间紧、任务重。由于机车电瓶所处位置低,范宪洲在吊运时小心翼翼。更换一台小辅修机车要忙几个钟头,范宪洲在库房里来回吊运、指挥。对按程序不需要更换蓄电池的机车,他要用万用表详细测量每一节蓄电池的电压,出现质量问题的则要单个拆下更换。
春运期间,库房每天进车四五台,一台机车48节电池,一趟走下来,范宪洲常常会感到腰酸背痛。
“这个时候是我们最紧张最疲惫的时候,也是最关键的时候。”范宪洲娴熟地打开蓄电池箱,将电瓶拉出进行清扫,再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充电时,他全神贯注地盯着充电机上电压电流的变化,一旦发现电池电压异常立即更换处理。
由于夜晚库内的光线较为昏暗,范宪洲和他的同事进行夜间作业时要严格按规定进行呼唤应答。10余年来,范宪洲从未出现人身伤害问题。
由于充电工较少,这个工种没有举办过技术比武,可大伙儿都觉得范宪洲的业务技术顶呱呱。范宪洲对各种型号的蓄电池充放电程序已是轻车熟路,对各种规章要领也是了如指掌。
每次配置电解液时,范宪洲都要穿戴好眼镜、胶皮手套、胶鞋等防护用品,并将需要使用的工具一一摆放整齐。他说: “按标作业才能保证效果和质量。配置电解液的过程非常复杂,并且需要反复调试,不符合要求时要按规定的比例、温度校正。”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