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最新统计,2月17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750.5万人次,同比增加71.6万人次,增长10.5%。春运33天,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1751.8万人次,同比增加2135.7万人次,增长10.9%。(中国网2月19日)

虽然今年春运尚未结束,但是发送人数创历年春运之最已是毋庸置疑。在笔者的思维定式里,铁路春运是一场难以忘却的梦魇:虽然车站售票窗口全部开放,可排队买票的队伍却依然绵延;费时费力买到车票了,候车室人满为患,列车正晚点等资讯信息不畅,让人不敢须臾疏忽;进站上车更是不敢恭维,每个车厢门口都被旅客围得水泄不通,毫无秩序可言。凡此种种,除非是非常的必须,春运期间笔者是不出门远行的,并自嘲为春运“减负”。然而在2014年春运期间的一次出行中,却给了笔者不一样的感受和印象。也许是互联网发展和移动网络普及的效应,在“铁路12306”手机客户端订到了17天后的车票,45分钟内使用支付宝完成支付,然后悠哉悠哉地处理完手头的事情,规划好到达目的地的行程,提前了解出行常识和天气变化,人还没有出门,各种事务都已经安排妥当了,真心地感受到了方便与快捷。

如果说2014年春运是中国铁路政企分开以来的首场春运考验,笔者认为,中国铁路总公司在这场考验中表现的可圈可点。利用官方微博动态播报最新的出行资讯和余票信息,开通微信服务平台为旅客“点对点”提供春运资讯,投用网络客服中心24小时在线答复旅客咨询,提供预约服务,微视的开通更是向广大受众展示了一个真实的铁路,而部分列车上开通的“无线wifi旅客列车综合服务系统”更是让漫长的旅程不再无聊,让人感觉到的不仅仅是铁路躬身服务的真诚温馨,更是放架子接地气的具体表现。这种把以前的被动应付变为现在的主动应对,让更多信息化、自助型服务代替人工服务,在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同时,也大大缓解了从业人员劳动强度,让他们更有时间、更有精力在提升服务品质上下功夫。

在改革中发展,在服务中创新,在竞争中超越,在鞭策中改进。2014年春运,铁路的改变我们有目共睹,“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的服务承诺更加用心也更加暖心。但是,没有质疑就失去了持续前行的动力,备受争议的12306网络平台、火车票代购市场是否开放、自助售票系统能否全城覆盖,甚至还有高铁降速退差价、站票半价等等这些课题,需要站在充分考虑基本国情的角度,采取更加深入的调研、更为客观的分析和更具诚意的措施,共同探索更加稳妥的解决办法,为铁路市场化改革推波助澜。

“玉不琢不成器”。2014年春运,铁路或许做的并不尽如人意,或许很多设施还有瑕疵,或许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但是,放眼看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敢于担当、善于改进的铁路,他的每一次改变,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更方便更满意,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