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铁路一线慰问演出近500场;每月,都会有新的节目、曲目和新的创意;每天,艺术的感觉与积淀都与一线职工息息相通。

这是一支具有63年历史的队伍——中国铁路文工团。

上高原、穿峻岭,下站段、进工地,他们所有的节目与演出,不仅伴随着中国铁路建设与发展的恢宏进程,也诠释着艺术的真谛:当文艺工作者与群众的心紧紧相连时,文化产品就能拥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拥有传之久远的生命力。

这样一支队伍,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使命,用艺术礼赞铁路成就、鼓舞铁路士气、助力铁路发展,用多声部的交响乐伴奏钢轨延伸的进度、车轮飞驰的节奏、铁路人拼搏的身影。

绵延的钢轨在祖国建设蓝图上描绘出浓墨重彩的线条,铁路文工团的艺术之声是鼓劲的号角,也是暖心的慰问。祖国大江南北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为铁路一线职工送去欢笑,也送去领导的关怀。

12月2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盛光祖做出批示: “中国铁路文工团坚持服务铁路一线职工的正确方向,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注重培养青年人才,立足长远发展,成效明显,可喜可贺!”

以舞台为战场,为推动铁路发展建功立业

“长长的列车是爱的河流,你用真诚微笑装扮最美窗口。让遥远和陌生,在短暂相逢时成为朋友。让我们传递爱,在人生旅途上幸福永久。”这首歌叫 《窗口》,是以基层铁路职工、全国道德模范孙奇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 《爱的窗口》的主题曲。

《爱的窗口》主创团队全部来自铁路文工团。这是该团长期坚持服务铁路中心工作、服务铁路一线职工的一个缩影,也是他们始终坚持繁荣铁路文化,打造 “铁字号”文艺精品的一种写照。

这部微电影在路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它朴素、平实的艺术风格深入人心。如何将主旋律影片打造成文艺精品?创作伊始,主创团队就在考虑这个问题。最后,大家将影片定位为 “献给孙奇的礼物,送给孙奇的祝福”。

主创团队以 “演孙奇,学孙奇”为动力,从去年开始介入题材,并做了大量的采访和采风工作。主创人员都在孙奇的工作岗位上体验了售票员的生活、车站服务人员的生活,甚至跟孙奇的姐妹们也都成了好朋友。有一次,主演孙荣穿着铁路制服在售票大厅里打电话,车站工作人员过来提醒她,工作时间不允许打电话。那一刻,她兴奋不已,为自己终于褪去演员的痕迹、彻底融入售票员队伍而感到高兴。

孙奇生病期间,主创人员一次次地去看望她,与她成为朋友,熟悉了她的生活。因此,在创作时,整个团队都非常投入,满怀感情。铁路文工团团长孟卫东在谈到为 《窗口》作曲时的心理感受时说: “孙奇是很可爱的一个人,首先我爱这个人,对她倾注了很多情感,最后才能迸发灵感,创作时非常流畅。”

铁路文工团在服务一线的日常活动中,倾注的是同样的情感。他们一直把偏远山区、施工沿线作为重点。青藏高原、新疆戈壁、西北老区、大兴安岭、长白山区……祖国各地都留下了他们慰问演出的足迹。

今年5月,演出团到青藏铁路公司慰问演出,正值高原遭遇雨雪降温天气。初到高原的演员们出现了头晕、恶心等高原反应。 “慰问团的演员们反应严重,下午还能看到他们的演出吗?”期待已久的职工们不禁对这场高海拔演出没了底。

演出如期进行——把凹凸不平的场地当舞台,将充溢着汽油味的车库当化妆间,全体演员互相鼓励,不叫苦不叫累,吸上几口氧气便精神饱满地登台,以积极高昂的演出态度与站区职工同歌舞、共展艺。

在西宁站站房建设工地的演出中,当歌手姜莉握着工程建设者的手,深情地唱到 “英雄的建设者,党和人民惦记你们”时,他们不禁潸然泪下,演员和观众融为一体,掌声、喝彩声不断。

在为期10天的慰问演出中,他们为西宁、哈尔盖、格尔木、拉萨等地区的职工送去了8场文艺盛宴,高密度的演出频次、高海拔表演的难度,感动着每一个青藏铁路人。

青藏铁路公司专门给铁路文工团发来感谢信。像这样的感谢信,文工团收到过很多很多。

在这封感谢信上,盛光祖总经理做了重要批示: “铁路文工团的文艺工作者克服困难,赴青藏高原为一线职工慰问演出,激励干部职工为铁路的改革发展做贡献,意义重大。谨向文工团的领导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示感谢!铁路的改革和发展需要文艺工作战线同志们的积极参与和宣传鼓励。希望文工团的同志们再接再厉,以舞台为战场,为推动铁路发展建功立业。”

一线职工把慰问演出团当成了总公司领导派来的使者。让铁路文工团副团长石富宽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演出结束,一位职工紧紧握住他的手说: “石老师,您在北京,见着领导一定替我们感谢他们。我们不会辜负领导的期望,搞好安全生产。”

今年6月,在武汉铁路局开展安全大检查期间,铁路文工团 “安全是天”演出团来到武汉演出,主题歌 《相伴》感人至深,唱出了全体演职人员对一线职工为铁路安全运输生产拼搏奉献的赞美,石富宽与刘捷合说的相声 《欢歌笑语》 《时尚老头》也受到热捧。

石富宽坦言,铁路职工太朴实、太可爱了, “不全力以赴为一线职工表演,良心上过不去”。

一次次的演出中,铁路职工与演出团演员同台演唱,甚至是手拉手地演唱,表现出浓浓的亲情。很多一线职工看完演出后都说,真正感觉自己的队伍来到了身边。

以中心工作为主线,为铁路改革发展奏响最强音

2013年是铁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之年,运输任务重、建设项目多。为服务大局、推动铁路建设,铁路文工团以“安全是天” “一路有你”和 “铁路感谢您”为主题,深入铁路运输、建设一线和地方政府慰问演出。

仅这一年,他们先后赴兰州、乌鲁木齐、沈阳、南昌、青藏、广铁等11个铁路局和集团公司,行程6.5万公里,共完成慰问演出492场。其中,在吉图珲、京福、西成、西康等10条客运专线、70多处施工现场和60多个沿线地方政府所在地,他们完成慰问演出128场。

用文艺作品宣传中心工作,润物无声地拨动人的心弦,这是铁路文工团慰问演出的根本目标。他们的演出紧扣铁路中心工作,近年来,全团上下精心设计了 “安全是天” “一路有你”和 “铁路感谢您”3个主题。

铁路文工团党委书记刘志江介绍说: “我们每年根据铁路中心工作来确定演出主题,不采用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演出,针对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节目类型、节目安排和节目串联用语,通过精心策划、排练和验收来最终确定节目,而不是简单地码节目。”

“安全是天”主要针对铁路运输战线,以促进铁路运输安全生产长治久安为目的,以文艺的方式动员和号召广大职工,强化 “安全是铁路运输生命线”的意识。

“一路有你”主要针对铁路建设者,歌颂广大参建人员的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蕴含 “铁路每前进一步,就有你们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这层意思。

“铁路感谢您”这个主题更是用心良苦。一方面是围绕运输生产的中心,代表铁路感谢大客户、货主和旅客,为铁路的营销服务;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铁路与地方的沟通,为推进铁路建设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今年7月,文工团赴吉图珲客运专线沿线慰问演出,歌舞、声乐、杂技、魔术、相声等节目精彩纷呈,赢得了阵阵喝彩。

慰问演出让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吉图珲项目架子队长邓寿平非常感动:“我们在边疆施工,远离家乡,但铁路文工团的慰问,使我们感到很温暖,我们一定不辜负总公司党组的嘱托,把吉图珲客专建设好,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做贡献。”

在西成客专线上地处秦岭的佛坪县演出时,常住人口仅数万人的县城,有7000多人冒雨在广场上观看,可谓万人空巷。县委主要领导深情地说: “在大山深处能够看到这样高水平的精彩演出,平常想都不敢想,我们将全力支持铁路建设,加快与外界的沟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以繁荣铁路文化为己任,着力打造 “铁字号”文艺精品

在前不久落下帷幕的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中,铁路文工团选派的青年歌手黄训国荣获民族唱法金奖、赵明荣获美声唱法铜奖。

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创造了该团历史上获得金钟奖金奖的纪录。 “中国音乐金钟奖是与戏剧梅花奖、电视金鹰奖和电影金鸡奖并列的国家级艺术大奖,最近几届金钟奖的民族唱法奖项绝大多数都由女声获得,这次由一个非军队系统文艺团体的男声摘得金奖,非常难得。”铁路文工团歌舞团副团长顾虹说。

事实上,这支文工团自建团以来,经过几代艺术家和干部职工的创造性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演艺成就:先后创作排演了3000多个曲剧目,拍摄影视剧60余部、300多集;一大批优秀作品和演职员荣获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内外各类大赛金奖、大奖400多次;以孟卫东为首的创作团队、以石富宽为首的相声表演团队、以张国立为代表的影视表演团队等,都在国内具有相当影响力。

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深入基层慰问演出累计行程300多万公里、超过2.8万场。

坚持为社会大局服务,使铁路文工团成为联系铁路与社会的特殊文艺窗口。

铁路是国家预防艾滋病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经过铁路文工团的精心策划、拍摄和制作,以 “爱的红丝带”为主题的大型系列公益微电影 《我的父亲》 《偶遇》 《情不自禁》 《我们》于2012年12月1日 “国际艾滋病日”在人民大会堂首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持续在全路站车滚动播出,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由铁路文工团排演的世界戏剧文化遗产经典剧目——大型话剧 《培尔·金特》,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后,得到了戏剧界的一致好评。他们纷纷对铁路文工团在新的时代敢于触碰和再现经典、继承和创新经典的勇气和实力表示肯定。

全国铁路第十二届运动会 《潮涌中原》大型演出,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铁路文工团策划推出的这场演出,既展现了铁路职工全民健身的群体影像,又展现了铁路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

精品正是这么一点点打磨出来的。在铁路文工团内部,许多人把一线职工看节目时流下的热泪、说出的 “你们道出了我们广大职工的心声”的评价,看做是对自己创作、表演的最大褒奖。

“有一种力量叫做平凡,有一种精神叫做苦干,有一种关怀叫做安全,有一种祝福是万家平安。既然选择在钢轨上奉献,就不在乎风雨酷暑,为了千万旅客幸福平安,再苦再难我们心甘情愿……”

“巍巍天山高,大漠旭日圆,铁马飞腾戈壁滩,万里心相连。国门通欧亚,四海一线牵,风寒雪冷见精神,拼搏求发展。路网跨天堑,风笛唱雪莲,扎根边疆乌铁人,奉献苦作甜……”

这样的歌词,作为 “铁字号”的优秀文艺作品,构成了铁路人的真实写照,也会被铁路人一直传唱下去。

以职工群众为中心,彰显艺术团队的意义和价值

近几年,铁路文工团每年走基层慰问演出的场次均保持在四五百场左右。除去春节期间和一些特殊时期,平时每天要演两到三场,许多演员每年要演140多场,演出强度之大、频率之高令同行难以想象。

为了提高效率,服务于更多一线职工,铁路文工团共组建了3个慰问演出团,每个团演职人员基本在50人左右,形成了 “三团出击服务一线”的格局。

“进得了剧场、下得了现场。”奔走在铁路沿线的文工团,坚持用名人、明星、名角构成主要力量,让职工群众在铁路站段、施工现场观看到名家表演,看到自己所喜爱的明星。在演出团中,既有石富宽、陈寒柏、奇志等老艺术家,又有刚刚荣获金钟奖金奖、铜奖的青年演员黄训国、赵明,还有获法国巴黎 “明日”和 “布达佩斯”国际杂技比赛金奖的王强。

这是一群耀眼的明星,这也是一支精干的队伍,甚至是一支 “铁军”,一支有纪律、有作风、团结协作、视集体形象为生命的队伍。文工团不仅重视抓节目质量,还非常强调纪律和作风。铁路系统长期半军事化的传统,使他们像是文艺界里的 “另类”。

团里的管理艺术是这样的:每次慰问演出之前,都会开动员大会;演出时,都会有总团领导和各专业分团领导带队,会组成临时党支部和临时团支部,强化对队伍的管理,保证了演出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和节目质量。

演职人员的风格是这样的:无论是在场馆、工地,还是在站段、车间、厂房、食堂、候车室演出,都没有人讲究条件好坏。无论观众多少,演职人员都以精湛的技艺奉献精品,为一线职工、建设者和当地群众奉献精彩的节目。

在演出过程中,大家紧密协作、通力配合,在舞台上是演员,下了台便是工作人员。

住标准间、吃工作餐,不管多大的明星,下基层都是如此。这样的队伍和作风,赢得了一线职工的赞誉,也迎来雪片般的感谢信。

以铁路文工团的杂技为例,这个团队近年来获得过国际大奖,也上过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但在曲艺杂技团副团长王德生看来,为基层铁路职工演出,才是这支队伍存在的最大意义和价值所在。

这也是在声乐、舞蹈、话剧、相声、影视、创作、舞美等其他各个艺术领域内,文工团上上下下所秉持的信念。

这样一支队伍,具有一流策划水准、超强编创能力、强大演员阵容以及辉煌演艺成就,通过一批常演不衰的精品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并且近年来大力实施人才兴团战略,着力培养与引进青年人才,形成老中青结合的梯队,保障了各类演出任务的圆满完成。

这样一支队伍,继承和发扬了文艺为铁路服务的光荣传统,立足铁路、面向社会,为铁路书写、为铁路放歌。

这样一支队伍,用艺术的手段,宣传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理念,讴歌铁路改革发展的历程,活跃铁路职工的文化生活,为激励200万铁路人投身铁路改革发展宏伟事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这样的艺术,才是真正接地气的艺术、有生命力的艺术,这样的艺术团队,一定会在铁路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唱响激昂奋进的时代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