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张家口,阵阵北风已然冷得刺骨。11月20日,随北京铁路局“走访促”小分队,来到距北京150多公里远的下花园区,探望北京电务段已故退休职工董子任的老伴、今年73岁的霍大妈。
狭小的屋内一下子来了五六个人,头发花白的霍大妈显得有些紧张。自从今年2月27日董子任因病去世后,腿脚不便的霍大妈便和智障的女儿一起生活。 “大妈,您身体可好啊?您拿到刚报销的医药费了吧?”听到带着 “京腔”的问候,霍大妈回答道: “老董的最后一笔钱我拿到了,要我们怎么感谢你们才好呢?”当她回头看到一位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时,露出了惊喜的神情:“我认识你啊,前一阵子你还来过我们家!”
霍大妈的这位 “熟人”是北京电务段当时负责社保工作的蒋平。今年4月下旬的一天,他收到了从该段沙城车间送来的一沓医药费单据,打开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些单据竟然是去年11月至12月,该车间退休职工董子任的住院、门诊、药费等报销凭证,累计7.3万元。 “北京市社保部门有明确规定,必须在每年3月20日前,报销上一年度的医保费用。怎么这时候才把单据送过来呢?”
焦急中,北京电务段劳资科工作人员连忙打电话给沙城车间,了解到这一家人的特殊情况——董师傅患急病突然去世,老伴只知道留着所有的报销单据,并不知道还有 “最后期限”。等她处理完老伴的后事、平复了心情,才想起来找单位报销老伴的最后一笔医药费。当得知单据 “过期”可能不能报销时,生活并不富裕的霍大妈不知如何是好。
针对董师傅家的报销难题,北京铁路社会保险办公室和北京电务段成立了“走访促”小分队,深入沙城车间和霍大妈家调查和核实。随后,他们又及时向北京市东城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反映这一家人的特殊情况。经过多次沟通和协调,小分队终于将董师傅的最后一笔医药费按规定比例足额报销了。
围坐在一张简易的圆桌旁,霍大妈不断向小分队成员表达着感谢: “老头子一辈子没给单位添过麻烦,没想到他走了以后,他的老婆子给单位添了这么多麻烦,俺心里真过意不去!太谢谢你们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