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2点,轨道交通发展研讨会在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学术交流中心多功能厅举行。12位轨道交通行业相关的企业领导和校友聚首峨眉。峨眉校区常务副校长张秀峰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
与会嘉宾有: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化处总工程师宫衍圣、副总工程师刘巍;中国中铁二院股份有限公司电气化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潘英、副总工程师邓云川;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化电信处处长周晓东、副总工程师杨振龙;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化处副总工程师黄维;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立天;天津凯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孔祥洲、副总经理褚飞、张刚;邢台鑫晖铜业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润涛。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峨眉校区党委书记王顺洪教授、峨眉校区常务副校长张秀峰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校友办公室主任战凤、峨眉校区副校长王齐荣教授等学校领导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围绕轨道交通的现状、发展及未来这三方面展开讨论。与会嘉宾首先肯定了轨道交通在现代城市的现实意义。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它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
早年,成都曾考虑开展有轨电车模式。根据这一问题,与会嘉宾展开激烈探讨。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化电信处处长周晓东的讲话切中时弊。他认为,柏林、哥本哈根、赫尔辛基仍保持城市有轨电车模式,塑造了一幅古典的风景。但是,鉴于我国大城市地面拥挤、土地昂贵、人口稠密,与其他地面交通工具共用车道的有轨电车却显得不切实际。地铁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与其它车道不产生立面交叉,既节约了地面空间,又有效地缓解了人流压力,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多位企业领导对轨道交通的发展有一致的表态。他们认为轨道交通要立足本土化,既要走出去,还需引进来。其中,对他国的借鉴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立天通过具体案例做出了详细分析。他指出,我国在该行业的初步设计文件仅几页,如八股文般只交代结果而没有背景。然而英德的初步设计文件却有200多页,涵盖计算过程、模拟程序等具体内容,其严密的逻辑性令人叹服,观者好比阅读了一部鲜活的教科书。每一项工程都是特殊订制的产品,但现在中国该行业却以统一标准制订机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导致机件的大量浪费,此为行业的一大弊病。
与会嘉宾还围绕轨道交通的理论技术研究、标准的制订、产品的应用维护及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进行了讨论,以期在未来得到发展。他们指出,随着有关轻轨、地铁等科研项目的展开,信息化技术、牵引功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电车技术的进步,轨道交通的发展将迎来又一个新纪元。
研讨会最后,主持人张秀峰教授对嘉宾的发言作了总结。他认为,发言代表提出的观点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很大的前瞻性和创造性,对峨眉校区人才培养很有启发和帮助,希望校友们常回来看看,加强与母校的沟通和交流。
随后,企业领导和校友们参观了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行车列调综合实验室。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