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经6天时间,一批从呼和浩特铁路物流中心晋丰元物流园发出的铝制品货物,经铁海联运顺利抵达华东地区,较以往运输模式压缩了2天至3天。这也是内蒙古地区开行的首趟铝制品铁海联运“一单制”货物列车。

“一单制”的落地,精准破解了内蒙古铝制品外运的长期痛点。作为铝业产能持续扩张的资源大区,内蒙古此前的铝制品运输长期依赖“公路+海运”的传统模式,多层级承运、多环节换单不仅让企业陷入“反复沟通、多头对接”的繁琐流程,更因转运衔接不畅、时效难以把控,增加了货物损耗与延误风险。而“一单制”通过“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箱到底、一次结算”的创新模式,将铁路、海运等环节无缝串联,由铁路部门作为多式联运经营   

这趟列车的开行,更是铁路部门主动服务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打破运输瓶颈,铁路部门深入铝制品企业调研,精准把握企业对成本、时效与稳定性的核心诉求,通过量身定制运输方案、开展成本对比测算等举措打消企业顾虑。从组建营销专班执行 24 小时值班,到优化计划、装车、挂运等关键流程,再到主动对接港口与船运公司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每一项举措都彰显着铁路从 “运输工具提供者” 向 “供应链服务商” 的转型。正如企业反馈的那样,“全程物流可追踪,发货更加省心、放心”,这种兼具效率与可靠性的服务,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更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 更深层次看,“一单制” 铁海联运的探索,为内蒙古大宗商品物流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一列列车的启程与抵达,见证着物流变革对产业发展的深刻赋能。内蒙古首趟铝制品 “一单制” 铁海联运列车的顺利开行,不仅是一次运输模式的创新,更是铁路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的缩影。(欧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