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次仁)近日,听闻印度友人对中国“慢火车”多有质疑之声,这不禁让人感慨,认知的隔阂有时恰似隔着重重雾霭眺望星河,难以看清其背后真正璀璨的光芒。

中国的“慢火车”,穿梭在云贵川的崇山峻岭之间,宛如坚韧的“钢铁动脉”。它以20公里的时速,细细丈量着广袤国土的每一寸肌理,看似缓慢,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民生关怀。多年来,车票价格始终保持稳定,经年不涨,这背后满载的是中国“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与民生密码。

在偏远山区,“慢火车”是彝族阿妈背篓里山货通向城市的桥梁,让她们辛勤劳作的成果得以走出大山,换来生活的改善;它是苗族孩童课本上跃动的希望,为孩子们打开了看世界的窗口,承载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憧憬。这一列列“慢火车”,生动地书写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温暖答卷,彰显着对每一位国民的珍视与守护。

他们嘲笑中国列车碾过铁轨的缓慢声响,却无法理解这“慢”中所凝结的跨越山海的温度;当他们盲目追逐纸面数据的狂飙时,中国正秉持“慢工出细活”的匠心,一步一个脚印,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浇筑着千年发展的根基。

真正的文明进程,从来都不是一场单纯比拼速度的炫技式百米冲刺,而是一场俯身倾听每一寸土地呼吸、关注每一个群体需求的悠长跋涉。中国的“慢火车”,正是在这场征程中,以自己独特的节奏,诠释着发展的真谛与大国的担当。希望那些忙着嘲笑的人,能放下偏见与傲慢,真正读懂中国“慢火车”背后的故事,也反思自身发展道路上是否丢失了最重要的东西 。

青藏铁路 拉巴次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