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遭遇新一轮强降水天气。当晚20时43分,暴雨红色预警迅速发出,牵动着国家“西煤东运”重要通道——包神铁路的运行安全。在这场与暴雨的较量中,一群“气象哨兵”用精准预报和及时预警,筑牢了铁路运输的安全防线。

面对汛期以来频繁的持续性强降雨,鄂尔多斯市气象局与包神铁路部门建立了高效的联动机制。8月21日,预报员敏锐捕捉到强降雨信号后,第一时间制作《重要天气专题预报》,精准标出降雨时段、强度以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风险,为铁路部门抢出了宝贵的“黄金准备期”。

依托定制化预报,铁路部门提前疏通排水沟,逐个加固沿线设备,安排应急人员24小时值守,做好了充分准备。8月26日降雨开始时,“技防+人防”形成铁路安全“双保险”:气象局通过立体监测网络对降水回波进行分钟级追踪,智能网格系统实时绘制雨情分布图;重要天气“叫应”机制高效运转,当监测到铁路沿线站点降水超过阈值时,立即启动“叫应”机制,电话直通包神铁路调度中心。

这种“预警—叫应—处置”的闭环机制,让气象与铁路部门的防灾减灾力量形成了合力。铁路部门根据降雨强度动态调整列车运行方案,对重点区段实施限速行驶,提前疏通易积水路段排水沟。巡检人员出发排查线路时,总能收到最新的雨情提示,避免了盲目巡查,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雨持续了一天一夜,在气象部门与铁路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包神铁路没有出现险情,煤炭运输始终有序推进。今年汛期以来,包神铁路全线累计处理水害隐患90处,未因水害发生行车事故,货运量更实现新突破,成功应对多轮强降雨考验。

这场成功的防汛应对战,展现了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成效,也体现了部门联动、协同作战的重要性。精准的气象预报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了科学支撑,而铁路部门的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则确保了预报预警的落地见效。

雨势渐歇,包神铁路工程管理部主管在微信群里道出的感谢,不仅是对气象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气象哨兵”们辛勤付出的最好褒奖。这种跨部门协作的模式,为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也为其他地区的防汛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