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传来消息:作为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大通道的中心枢纽,湖北正加快构建"铁水公空"国际多式联运体系,织密"出海"通道,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探索新路径。
这一举措彰显了湖北作为中部省份的开放决心与创新精神。武汉铁路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窦慧东表示,中欧班列(武汉)、铁水联运等货运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形成了深入亚欧大陆的国际多式联运服务网络。目前,中欧班列(武汉)已开通58条稳定跨境运输线路,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20个城市和地区,成为国内外贸企业进出口的重要运输通道。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湖北产的光电、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及汽配、光伏等产品通过班列可直达欧洲、中亚等地区,实现了"湖北制造"走向世界。这不仅提升了湖北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为中部地区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铁水联运方面,湖北13个港区实现铁水联运,阳逻港等铁水联运基地采取"直接报关、无需中转、一票出海"的方式,使中转时间和成本大幅压缩。今年开通的"长江班列+汉亚直航"国际多式联运通道,创新性地将铁路运输与长江航运有机结合,来自四川的货物可乘班列抵达武汉阳逻港,换乘货轮直抵日韩,展现了多式联运的独特优势。
航空货运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亚洲首座专业货运机唱—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累计开通货运航线104条,1.5小时飞行圈覆盖中国90%主要经济体,8小时交通圈通达亚非欧美。燕矶长江大桥主缆架设完成,将进一步缩短周边城市至机场的距离,使更多货物能够更快捷、低成本地发往全球。
正如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所言,湖北虽不沿边、不靠海,却坐拥长江"黄金水道"、空中枢纽、高铁大动脉、高速大通道,发展多式联运优势突出。多式联运补充了单一运输方式短板,延长了物流运输链条,降低了成本,这将给中国中西部地区产品"出海"带来更多机遇。
湖北国际多式联运体系的加快建设,不仅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更将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积极贡献。
(王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