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日暑运开始以来,铁路旅客发送量持续高位运行。截至7月31日,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达26877.7万人次,同比增长8.5%。其中,动车组旅客发送量突破1亿人次大关,达到13814.3万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总量的51.4%,日均发送445.6万人次,同比增长26.9%。(人民网)

不难看出,选择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在连年增长。 近年来,随着铁路路网体系不断规划完善,以及日趋合理的版图调整,再加上客运服务质量的日益提升,让旅客实现从“能乘车”到“乘好车”的转变,充分体现了铁路供给侧的品质。

首先,是不断完善的路网体系。200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开通,从北京到天津,自驾车需两小时,普通列车1小时56分,而京津城际高铁只需要30分,比同城公交车还快。此后,高铁便如雨后春笋,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四纵四横”铁路网已初具规模,如今,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铁营业里程突破1.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6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高铁的延展串起了散落在沿线的不同城市,从而发挥出“城市群”效应,我国大部分地区也因此纷纷进入“高铁时代”。

其次,是日趋合理的版图调整。众所周知,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铁路年年都会调图,每一次调图都会对现有运行图进行优化、对运能进行提升,使旅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如今年5月15日的大调图中,我国旅客列车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了300对,多地几乎实现了“公交化”的开行密度,同时,增开地级城市间始发终到普速列车,重点安排三、四线城市站点,方便沿线群众出行;此外,旅游列车和高铁动卧列车的增开也为有相关需求的旅客提供了便利;同时各路局针对暑运,纷纷增开列车往返于热门城市。可见,铁路版图日趋合理的调整,为人们勾画出了更为便利的出行蓝图。

最后,是日益提高的客运服务。今年来,铁路客运部门针对旅客需求,便民措施可谓眼花缭乱般纷至沓来,从免费WIFI、铁路“餐饮品牌”和“流动书屋”等,再到近期的ATM售票,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体现着铁路服务的进步。今年暑运,铁路部门针结合实际,鼓励各路局制定各种人性化措施以满足旅客暑期出行需求。如暑假还没到来,福州火车站就开启暑期售票进校园活动;各大高校陆续有来自助取票机,进一步方便了学生购票。针对受灾晚点的情况,铁路部门充分利用12306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站车广播等平台,及时发布列车动态信息,让旅客第一时间悉知。铁路部门通过不断优化自身资源,更科学、更高效的解决旅客暑运的出行需求,最大限度的方便旅客出行,使旅客能够“乘好车”。

有了以上有利条件的支撑,今年的暑运有此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成绩属于过去,客运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努力,未来,中国铁路还将书写新的传奇,用新的成绩体现铁路供给侧的新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