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市场化转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终于拿到了“高铁定价权”。国家发改委近日宣布,从今年起,放开高铁动车票价,改由铁总自行定价,并给予铁总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和客流分布等因素实行一定的折扣票价的权力。学界普遍预计,发改委放开高铁票价管制之后,部分热门线路的高铁票价确实存在票价上浮的空间。(光明网 2月21日)

铁路从铁道部时代进入铁路总公司时代,每出台一个措施都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往往是质疑声远高于赞同声,如这次的“高铁定价权”,有人认为副部级的国家铁路局无法缺乏对“正部级”铁路总公司的监督效力,铁路改革种种措施将成为了一纸笑谈。但笔者对这种观点却是嗤之以鼻,抱着坚定的“计划经济”思维,又如何能够融入“市场经济”大潮?在笔者看来,高铁自主定价权不仅仅是车票卖多少钱的问题,更是对铁路企业经营形式的一种探索。

“自主定价”一是可以解决当前部分线路票价“虚高”问题:部分高铁线路因为定价高,乘坐的旅客少,导致运输资源闲置,而在这次改革中,这些线路首当其冲,以上座率定票价,坐车的人多则证明大家都能接受,坐车的人少则说明大家对票价还不认同,通过上座率高低直接决定票价,才能更好的使铁路部门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运输资源配比。二是解决票价“虚低”问题:从当前我国高铁建设的经济账来看,除了京沪高铁等极少数线路之外,其他绝大部分线路都在亏损。所以从铁总来说,是有提高价格的压力的。如果高铁线路长时间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下,铁路企业自身也不得不面临高投入、低收入、建设资金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而在定价改革后,将由生产经营者依据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定价,这就给铁路运输改革发展创造了政策空间。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民众关注的问题:取得自主定价权后,高铁会不会大幅度涨价?笔者认为大幅度的涨价是不可能的。众所周知,铁路总公司自铁道部时代成立至今,始终担负着担负国家重要基础物资运输任务,运价上涨会导致物流成本上涨,不管运输的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最终都会摊进各种物价里,由民众埋单。换言之,铁路运输企业调价过猛会助推CPI快速上涨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基于这种情况下的判断,无论站在国家、企业或者民众角度,都不会允许铁路随意调整运价,而“自主定价”更多的是通过小幅微调,使铁路企业通过市场调节促进铁路运输资源的更好配比,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当然,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完美的,由于我国交通建设起步较晚,各种制度措施还处于待完善状态,仍然存在铁路运输运力、效能、服务等等方面的问题,但是改革却不能“因噎废食”,对于铁总拥有自主定价权,既可以将之视为承继前期改革阶段性成果的顺势而为,也可看作为下一步的企业改革所打下的伏笔,借此发现铁路运输中存在的不足、改进不足,倒逼企业自身主动进行自我完善。(蔡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