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央视《焦点访谈》一个《文明出行 小举大爱》的报道又让《小苹果》火了一把,高铁列车员自编自导的文明出行舞蹈,在旅客丰富旅途生活的同时,也传递了文明理念,车厢内的旅客不自禁的也跟着列车员唱了起来。
也许,在许多人看来,此举外表光鲜,作用甚校但笔者认为,这样的公益传播,不仅必要,而且必须,不但有用,意义更是深远。
人民群众的普遍文明程度,需取决于综合平均水平,而在群众聚集的时候,更容易从肉眼中得以体现。眼下,独具中国特色的年度大迁徙春运即将接近尾声,29亿人口迁徙已过大半,这样的群众聚集地,当以各大车站、机场为主,而选择低消费的平民化场所,如火车站、汽车站,则更易体现群众的文明程度。
比如,在偌大的火车站候车室,放眼望去全是人头,经常有旅客抱怨说找不到空位。其实不是没座了,好多人都把行李放在座位上。占座这一行为,在许多场合司空见惯,从还在学校受教育的时候开始,图书馆、食堂几乎都已经成为了学子的“兵家必争之地”。行李占座,在车站尤其是瞬间人流大增的春运期间,早已屡见不鲜。在自己需要,同时,遇到别人同样需要,甚至有老人小孩这种更加需要的时候,一个主动的礼让、或者分享,也许能够化解到旅途中的许多抱怨,结交到更多的朋友,让旅途更加的舒心,让出行也变得文明。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火车上让人津津乐道的一幅叫卖的对联,“上联:啤酒饮料矿泉水,下联:稀饭馒头八宝粥。横批:腿收一下。”仅仅一句“腿收一下”,就反映出了人们缺少一种主动礼让的态度。
出行路上,点点细小的举动,都有可能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旅程,就像蝴蝶效应,小善举可以引发大善举,同样,小计较也能引发大烦恼。
正因为普遍缺乏这样的意识,而我们又有着共同的期望。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其中。
记得在春运刚刚启动之初,“暖冬行动”志愿服务活动便同步拉开了帷幕,社会志愿者、大学生团队等走进车站、码头,为旅客写春联、送祝福,给需要帮助的旅客拎行李、抱小孩、扶老者、背病人……一幅幅温馨的画面通过网络、微博飘进了“朋友圈”。“春运红”无疑像一个大热炉让“寒冬暖”。在中国讲究一个礼尚往来,志愿者如此热情的“礼”,是否值得我们主动的还上一份“礼”呢?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越是缺什么,越是应该补什么。铁路作为服务的行业,其本职是服务旅客安全、方便出行,原本没有必要在列车上唱唱跳跳,额外的完成一些工作之外事情。但倡导文明出行,理应是每一个人的职责,作为企业更应该主动担负起他的社会职能。像《文明出行 小举大爱》这样的活动,应该越多越好,更多的行业应该效仿,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文明出行。
试想,如果一开始流行的《小苹果》就是这样的版本,等到炙手可热、人人传唱之时,歌词中的理念,是否会影响到我们的举止、言行?当您听到这样一曲《小苹果》后,是付之一笑,还是引导传唱?衣食住行缺一不可,文明时刻都应伴随我们身边。遗憾的是,我们欠文明一个主动,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把文明带到我们的身边。
希望,你我会是下一个对不文明行为说不,为文明行为点赞的人。(汉江木子)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