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市场化转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简称“铁总”)终于拿到了“高铁定价权”。国家发改委近日宣布,从今年起,放开高铁动车票价,改由铁总自行定价,并给予铁总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和客流分布等因素实行一定的折扣票价的权力。学界普遍预计,发改委放开高铁票价管制之后,部分热门线路的高铁票价确实存在票价上浮的空间。(2月20日 人民网)

  高铁出行作为越来越快捷、越来越便民的交通方式,已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此次“铁总”将自主定价的消息一出,不由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动车高铁要涨价的传闻和质疑不绝于耳。当然,如此推断绝非空穴来风,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铁路基础建设,纵横交错的高铁线路方便旅客出行的同时,其投资力度也不容小觑,此次政府放开票价,是否意味着铁路总公司意欲通过涨价收回成本?

  对于这样的疑虑,笔者不敢苟同。首先,“铁总”拿回“高铁定价权”作为铁路市场化的必经之路,无可厚非。当公众一再抱怨铁路部门作为垄断行业,跟不上时代发展浪潮之时,铁路部门绝非毫无作为。大刀阔斧之下,曾经“铁老大”的形象早已不复存在。如今铁路走进市场,按市场规律运行,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铁路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缘何在落实票价改革之时,却遭如此争议?

  其次,将自主定价等同于必然涨价的论断莫不是断章取义。通过市场调节票价是为了更好的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根据市场竞争、客流分布、旅客承受能力等等具体特点,票价有升有降,在情理之中,某些线路有涨幅的同时,火车票可以像机票一样打折,将成为常态,更多的出行旅客将获得的是实实在在的实惠。

  同时,赢得旅客青睐不应只打价格仗。提升出行服务,在质不在量。自主定价究竟是涨是跌,还看市场的选择。普速列车虽价格低廉,却越来越不能让旅客满意,究其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快速、舒适成为了旅客出行的首选,可见,价格绝非制约出行的拦路虎。可也有人质疑高铁票价已然过高,若再提升将高于机票,笔者认为应从观念上扭转这样的误区。在西方一些国家,高铁票价高于机票毫不稀奇,就舒适度和速度而言,再与登机的繁琐手续对比,高铁出行可以说毫不逊色,而也正是铁路存在的公益性质,才让其价格一直较为亲民。

  当然,高铁定价市场化的步伐还需一步一个脚印,踩好政策落实的油门,根据市场需求,如何定价、如何调节是百姓关注的焦点。在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的同时,政府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真正让市场认可、让旅客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