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铁路警方获悉,春节长假期间,北京铁路警方进站安检共查获烟花爆竹类违禁物品12000余个。警方再次提醒旅客注意不要携带违禁品上车。虽然铁路“违禁物品”新规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节日期间仍有不少旅客不清楚究竟哪些东西不能带,甚至有游客将爆竹装在口袋里直接登车。(光明网  2月14日)

  新版《禁带目录》实施已一月有余,但随着节日期间人流量的增大,违规品查处的数量仍居高不下,尤其以烟花爆竹类危险品为主,其中更不乏孩童携带,不禁让人唏嘘。烟花爆竹类易燃易爆品禁止带上车的规定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其危险性不言自明,缘何屡禁不止?

  似乎是过年的喜庆冲昏了他们的头脑,犯了这样一些平时不会犯的错误。不可否认,燃放鞭炮是中国人过年的老传统,从而造成了年味仿佛是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炸出来的错觉,不免要冒险带这样的危险品回家以增加过年的喜气。进入现代化文明的今天,除旧岁贺新年,少放烟花爆竹、低碳文明过节的倡议已被社会各界广泛推崇,更别谈将这样的危险品带上路的闹剧。在追求年味尊重文化传统的同时,切不可以破坏环境、侵害公众利益为代价,本末倒置。

  而对于携带鞭炮的孩子,笔者认为,家长教育的失责不可推却。领着孩子放烟火取乐,本是人之常情,但孩子随身携带爆竹这样的危险品上路家长如若不知,多少显得自欺欺人。孩童只知玩耍还无法区分是非利害,家长的默许、甚至有童心未泯者鼓动孩子携带爆竹,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错误认识,无疑是给子女上了一堂反面教材的课。孩童时代正是在逐渐认识世界的阶段,遵纪守法、安全第一的观念理应从小培养,文明出行、文明过年的正能量理应从小传递。

  但是,对新《禁带目录》嗤之以鼻、认为带点小鞭炮无伤大雅者也大有人在,笔者呼吁,切不可大意失荆州。过年燃放烟花爆竹无可厚非,但需切实做到有序安全,将这样的“定时炸弹”带在在身边的做法,更非明智之举。且不谈世面上劣质爆竹的泛滥,在人流量集中的公共场所、密闭的车厢环境中,爆竹一旦引燃,后果将不堪设想。

  事实上,文明出行、文明过节已成为当今社会主旋律,类似“爆竹声声辞旧岁”的文化传统需要延续,但也要根据时代,取精华、去糟粕的结合。摒弃不良习惯,注意言谈举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营造整洁有序、文明祥和、健康向上的节日出行氛围,莫让传统年味变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