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10月26日公布前三季度铁路货物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客货运输完成情况:
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完成货运量25.3亿吨,同比下降11.4%,完成货物周转量17761亿吨公里,同比下降13.2%。9月份,全国铁路完成货运量2.7亿吨,同比下降15.6%;完成货物周转量1864亿吨公里,同比下降18.8%。(10月27日《大众证卷报》)
尽管对于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处于下滑的不利局面时有耳闻,也对铁路所要面对的困难经营形势有一定的心里预期,但在看到发改委所公布的前三季度铁路货物运输数据时,多少还是有些意料意外。前三季度同比超过10%的下降幅度,比之国家经济增长预定7%的目标好像背道而驰。9月份同比超过15%甚至接近于20%的下降幅度,更是让人感到问题的严重程度。铁路货物运输,为何会呈现这样的一路跌跌不休?
再看下面的数据,铁路货运下滑的问题好像依稀有了些答案。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公路完成货运量257.3亿吨,同比增长6%;全国水路完成货运量45.5亿吨,同比增长3.8%;全国民航完成货运量453.6万吨,同比增长5.7%。
无需再多说,铁路货运的同期下滑与公路、水运及航空的不断增长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状况与7月份交通运输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今年上半年全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的统计数据并没有多大出入。也就是说,铁路货运量三季度与二季度之数据比较如出一辙。
应该承认,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式,铁路总公司从上到下采取了很多措施努力提升货物发送量,其力度之大和政策的灵活程度也是前所未有。开行诸如特需列车的新鲜举措不但解决了企业的特殊需要,也是铁路深化市场空间的有益尝试,当然对于铁路在市场上展示其亲民形象也相应加分不少。不过受到运输体制自身限制,在低端运输市场,铁路没有公路那么挥洒自如;而在高端运输市场上,民航依旧受到青睐。甚至平日里看起来较为费时笨重的水运,也能做到在不声不响间保持增长趋势。
个人认为,铁路所拥有的庞大运输系统是其他任何一种运输方式所不能与之抗衡的,但这种优势在时效上存在相对不足。随着象煤炭、钢材、水泥等大宗货物的减少,铁路运输却没有及时调整优化运输方案。很多铁路营销人员在面对货主时,显得真诚有余而准备不足。货主对于铁路上门宣传的半信半疑,正是铁路需要反思的问题所在。你若有充足的准备,随时待命的姿态,保证运输失效的承诺,我想货主们也多半不会拒绝走铁路运输。高铁就是极好的例子,建立在安全、准点、舒适基础上的高铁列车,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受到老百姓的喜爱,自身的品质就是最好的市场招牌。
当前铁路货运处于持续下滑的境地,这种局面在短时间内还可能仍存在惯性。但就此以“悲观”论铁路,还显得为时过早。要知道,铁总在前不久敢于发出“三年建成世界一流物流企业”的目标,绝不只是说说而已。铁路货运所蕴含的潜在力量可能还没有真正显现出来,相应措施的市场反映有时会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检验。我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逐步推进,只要铁路坚定地走市场化道路并保持实现远大目标的雄心,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广阔发展天地。(李永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