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因列车洗脸间水流细小而眉头紧皱,心生埋怨?又是否因饮水不便、或有异味而举杯投诉,评论呵责?再是否因前人如厕后无水冲洗而情绪不佳,表达不满?但你未曾思考过水的来源,也未曾珍惜过水的可贵,更不知道列车每到一站的短短几分钟,列车底侧正在发生着什么?那么,请听我讲述一个平凡而不为世人广知的工种和一群可爱可敬的人。

“上水工人”是铁路众多职业工种之一,客运列车上的一切水源均是由全国各站的上水工人用双手托举上水管注入列车水箱完成的。一趟客运列车的编组是18辆(即18节车厢),列车在各站停靠时间基本在3-5分钟左右,这意味着平均一个上水工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至少完成3节车厢的给水作业。就呼和浩特东站而言,日停靠列车113趟,其中34趟旅客列车需要进行给水作业,在每日密集时间段,为使各趟列车正点运行且全列满水开出,上水工人要穿行在不同股道间,抢时挤点的不间断作业。

每趟列车到达前20分钟,铁路客运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就要预先到达各自的岗位,包括上水工人。按照时间粗算,每当旅游、返乡、学生开学假期等乘车高峰期,我们的上水工人几乎要连续作业15小时,才能保证途径列车的满水任务。同样就呼和浩特东站为例,设有列车到发线(即列车轨道)7条,货运到发线2条,正线2条。粗略简记站场长500米,宽12米。我们的上水工人每天就这样徒步折返于各趟需要上水列车所停靠的股道内,平均每天徒步近20公里。

“脏、险、苦、累”涵盖了上水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数九寒冬,股道内的环境潮湿恶凉,列车进出站时卷起的寒风,像冰刀一般直扑脸庞,列车上凝结的冰柱用手一碰便可撕掉一层皮;上水管崩漏,将衣袖鞋袜打湿浇透是常有的事,没有一个上水工人的手脚不生冻疮。三伏天,股道内的温度高达40度,通风不畅、呼吸困难,一个夏天全身上下满是蚊虫叮咬后留下的印记,没有一个上水工人可以逃过“此劫”。正在给你所乘坐的列车上水时,另一侧的列车进站或通过带起的风力,刮的人直摇晃,站不稳就有可能被卷到临侧火车轮下,这不是危言耸听,可是没有一个上水工人畏惧退缩。就是在这样恶劣、复杂、艰辛的工作环境里,上水工人们始终坚守在股道间的方寸之地。一部对讲机、一根上水管、一份看似简单的工作,他们倾注的不仅是对铁路赤诚的热爱,更是对青春无悔的付出。

当你读过这篇拙文后,你可否在下次乘车时,靠近车窗往下看看,有这样一群不为世人广知的朴实工人,甘愿俯身于千万旅客脚下默默奉献着;你可否在列车开出后回头望望,这群朴实的工人是怎样列队目送着你离开,静静地伫立在平凡的岗位上;哪怕挤出1分钟的时间,你又可否仔细想想,正是有这样千千万万个埋头奉献的上水工人,用双手为你托起了出行之路,她们注入的是比水源还珍贵的真诚和血汗。

当你读过这篇拙文后,可否能够在列车上节约用水,懂得珍惜。少一些挑剔、多一份理解,少一些不满、多一份感恩?知足和包容既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