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零时开始,中国铁路运行图将迎来最新一轮调整, 这是今年7月1日调图后,中国铁路总公司对铁路运行图进行的又一次较大调整。届时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2673.5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556.5对,高铁动车开行数量占到旅客列车总数的60%左右,成为了铁路客运“绝对主力”。(中国日报网 11月17日)
翻看过去十年中国发展的历史,“高铁”无疑是个热词。从 2004年开始我国引进高铁技术至今,高速铁路建设经历了孕育、阵痛、生长期,从而进入全面收获时期。全国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近 2万公里的高速铁路,让大多数省会城市之间的旅程缩短到 8小时以内。这是一场在世界上都前所未有的高铁大跃进,它正在迅速成为现实。
我国呈现人口、资源分布不均,人口和货物跨区域出行量大、出行距离长的特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地理格局决定了铁路运输作为大动脉的主体地位。除春运外,暑运、十一黄金周、五一小长假等,各大火车站的客流都比较集中,即使总公司增开临客,仍不能完全满足客流需求,许多旅客不得不因出行不便放弃计划。虽然在部分节日期间国家施行了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政策,但由于公路承载能力有限,堵车现象时有发生。而民航运输极易受天气影响,遇有雨、雪、寒流等恶劣天气,可能导致航班晚点甚至取消,种种原因都会导致旅客出行受阻,不得不放弃出行的美好愿望。而高铁,可以集中解决这些困境。
京津城际高铁是中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运营速度世界最快的高速铁路,不仅使北京和天津这两个人口超过千万的大城市间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实现了同城化,同时也打开了中国铁路迈向“高速时代”的大门。接着开通的武广、郑西、京沪、哈大高铁,都直接带来了出行交通便利、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早晨在广州吃早茶晚上到北京吃烤鸭不再是只有坐飞机才能实现的梦想。
最重要的是从就业到置业,从休假到探亲,随着人们的活动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放大数倍,会催生出新的工作圈、交际圈、旅游圈和生意圈。高铁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距离的拉近,更是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