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3日下午在莫斯科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李克强在会晤中表示,中方愿与俄方加强经贸合作,实现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1000亿美元的目标,促进贸易合作不断增量提质。加强采矿、化工、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大投资项目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密切人文交流,开展联合办学,共同发展文化产业,重点举办好明年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共同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为两国关系深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和民意基础。(10月14日《新闻晨报》)

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作为新成立的国家开始登上国际舞台,按照国际法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在国际舞台的地位,但其经济却陷入了长期的低迷之中,而这种低迷的困局导致俄罗斯国家建设缺少严重的资金,而现在的俄罗斯就急需大量的外投资本帮助其走出经济困局。反观现在的中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政府确定了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目标,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总体水平以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观念也从最初的“引进来”转变为“走出去”。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对外投资的能力也在不断加强,也就是说中国能有效的弥补俄罗斯因长期经济低迷所产生的资金紧缺的困局,帮助俄罗斯重振经济。那么,如何将两国间的优势进行输送了,就要靠便利的交通。李克强总理在会晤中就强调了: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随着中国高铁建设的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三条海外高铁之一的亚欧高铁将横穿整个俄罗斯,这对俄罗斯来说,将是借助中国的资金为自身构建起一条快速的交通枢纽的机会,同时也会因为这条高铁为两国间的经济、文化、资源等各方面交流创造更快、更多的机遇,使俄罗斯获得更多的资金输入,加速推动中国经济的走出去。

再者,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下,中俄各有所长,需要相互借重、相互协作、共同发展。中国虽然后庞大的经济产量,但组成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农业、轻工制造业为主,缺乏重型工业制造的核心技术。而反观俄罗斯,农业、轻工制造业是其短板,但拥有重型机械制造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军工方面的核心技术一直是中国所缺少的,同时俄罗斯临近中国的土地里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综合上面的因素,中俄两国在资源、技术方面就存在着巨大的互补空间,符合两国共同的利益。

在当今发展与和平的时代主题下,中俄用“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所构建出的两国战略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关系,是两国在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建设发展的前提。而在这个大的前提下,常态化会晤所得出的“共建亚欧高速运输走廊”等结果,将是有助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升华”共创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