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2时35分,一趟“皇上品”号冠名列车K577次从长沙火车站徐徐开出,驶往目的地成都东火车站。这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以来,广铁集团在湘、粤、琼三省内,第一次开行的非动车组冠名旅客列车。而随着铁路开放列车商业冠名,未来这种企业冠名的列车或将进一步增加。(长沙晚报)

据了解,这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以来,广铁集团在管内第一次开行的非动车组冠名旅客列车,也是集团列车冠名广告业务停止12年来的首列冠名普通旅客列车。可以说,广铁集团开放列车冠名已经释放出了一个信号:铁路系统要拓展广告传媒市场。而这样一来,广告收益必然增长迅猛。此前的有关数据也表明了这一点,特别是高铁推出后更为明显。比如,2011年底,当时作为中国铁路总公司前身的铁道部开始试水高铁传媒市场化,铁路广告开始走向公众。那时预估高铁传媒广告将为铁道部每年贡献10亿元收入,而相关各方在整个高铁传媒广告市场的收益预计在50亿元左右。再如,2013年中国高铁传媒市场总收入为18亿元,较2012年翻了一番,而2014年预计收入还将增至25亿元。这一收益较原铁道部2011年对整个铁路传媒市场预估的10亿元收益高出一倍多。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认为广铁集团重新开张停止了12年的列车冠名广告业务是为了经济收益。不错,随着广告传媒市场的不断开拓,这个收益必然增长迅猛,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岂能放过!但是,铁路进军广告传媒市场难道仅仅是为了挣钱改进收入结构么?不然吧!笔者则认为,开放列车商业冠名挣广告传媒市场的钱,从表层上看收益好了可促使铁路部门改进收入结构,而从根本上看则是铁路部门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推动铁路市场化改革,促使铁路更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走向市场化的步伐。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当下,广告传媒已由传统形式(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迎来了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发展产生的互联网、手机等新型媒体,广告传媒呈现出了多元化特征,且业内竞争激烈。铁路通过与广告传媒企业的合作,便可以借助其已有的设施和业内竞争力等逐步打开自己的市场,从而加快自己走向市场化的步伐。2013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21.06亿人次,近年来每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其中,广铁集团所辖的湘、粤、琼三省是铁路网中客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可以说,铁路为广告传媒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而这个市场的开拓必须具备一整套市场规则来运作,所以开展列车冠名广告业务与广告传媒企业合作,一来可以引进其市场运作框架,更快的适应市场,投入市场,一来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再融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市场。以此推动铁路进一步走向市场化。(文/沈思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