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动车被列为广西公务出行的首选工具。(人民网南宁5月27日电)
上述《办法》在“公务出差乘坐交通工具级别”项目中,明确将动车及高铁、全列软席列车等新铁路交通产品,列为广西公务出差首选交通工具,还规定到出差目的地有多种交通工具可选择时,出差人员在不影响公务、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当选乘经济便捷的交通工具。
将动车及高铁、全列软席列车等新铁路交通产品列为公务出行首选交通工具,彰显了低碳环保理念。
铁路在国际上被誉为“绿色交通工具” ,具有低成本、低能耗、环境污染小、运输效率高等优势。据日本通产省的统计,一个人位移1公里,把铁路能耗看作1,则航空能耗达到4,汽车达到6;二氧化碳排放,铁路为1的话,航空为6,汽车为10。据欧盟统计,在整个运输系统中,铁路的二氧化碳排放只占整个运输体系的1.6%,但铁路承担的运量达到了整个运输体系的10%。还有我们国内自己的统计数据也说明了铁路的绿色优势:节能、环保、高效。公务出行首选铁路尤其是乘坐动车、高铁,低碳节能,安全舒适,快捷方便,真是不错。
如果不坐火车,假设把汽车当做公务出行首选工具,看似方便了,实际可能不方便:可能堵车;距离远了,司机和乘车者都容易疲劳;速度还赶不上高铁、动车。更重要的是,汽车能耗大,效率低,排放的尾气严重污染了环境。科学研究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质,主要是固体悬浮颗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及硫氧化物等。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PM2.5就属于固体悬浮颗粒范畴。汽车尾气是大型城市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2013年1月,中国30个省(区、市)先后被4次雾霾笼罩,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2013年1月由亚行和众多专家完成的《中国环境分析》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足5个。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时指出,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都应负起责任来,强化低碳环保理念,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切实节能减排,以实际行动找回青山绿水,找回纯净蓝天。
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资源少。根据自己的国情,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高速铁路,用低碳环保、安全舒适、快捷方便的高铁连接起大大小小的城市,不断改善国人的出行环境,不断提高国人的幸福指数。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发展,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铁路总运营里程突破10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超过了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的总和。这是中国的骄傲,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世界低碳发展方式、低碳生活方式做出的积极贡献,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许多国家加大了铁路建设力度,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表示,美国不能落后于中国,美国也要发展高铁。但按照单位国土面积和人均拥有铁路里程计算,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发展铁路的空间很大。据报道,中国在调结构的大背景下,增加了对铁路建设的投资, 2014年已增至8000亿元,年内开工项目已增至64项,新论证项目在条件成熟时年内也可开工,年内新投入运营里程要保达到7000公里以上。根据调整后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将突破12万公里,快速客运网基本覆盖中国省会及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的人口,大大缩短城市间时空距离,大大方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但愿更多的公务出行、私人出行将铁路作为首选工具,但愿低碳环保、安全舒适、快捷方便的中国高铁发展得更好。(舒绍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