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站、北京西站等宣布停售站台票,引发广泛讨论,甚至还发生旅客强闯入站的事情。4月18日,新华社发文批评停售站台票的行为,认为其“头痛医脚”,文章担心“惰政之下,不仅没把头痛医好,反而把脚医痛”。
站台票(早期又称月台票)。是铁路为了方便人们到车站站台上迎送亲等友而专门设置的票种。早期小小的一张站台票确实给老弱病残孕等需要特殊照顾的旅客带来了便利。当初设立站台票,体现的是铁路部门对广大旅客服务的一片温情。如今,取消站台票,也是铁路部门为了旅客的安全着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为啥铁路部门的“好心”却招来广泛的非议?笔者认为,初衷不错,关键问题应该是细节上稍微“粗糙”了些,导致旅客一时难以适应和理解。
虽然此次北京站和北京西站取消站台票,推出了“爱心卡”服务,而且办理起来十分快捷,也不会耽误接送旅客很多时间。但是,在推出取消站台票之前,北京站和北京西站对于此次调整的舆论宣传略显不足,除了车站的屏幕滚动提示,工作人员的告知外,微信、微博等网络工具的宣传使用是否到位?取消站台票,取而代之的“爱心卡”服务,旅客又知道多少?做为企业,对于政策调整后的市场反应和试点反馈等工作,我们又做了多少?不是好的初衷,就能得到大众的认可,细节服务再细点,才能把好事办好。否则,挨了媒体“头痛医脚”的批评事小,引起旅客的不满就是得不偿失的大事啦!(吴菊)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