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上午8时40分,北京站多名接站者因未被允许进站接人,在出站口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推搡,并趁乱强闯入站。目击者称,事发现场还有百余名接站者,其中一些人也要求进站,现场一度出现混乱。(4月13日《新京报》)

近日北京站、北京西站长期停售站台票的消息备受社会关注,人们纷纷吐槽铁路部门擅作主张,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不便,更有甚者为进站接人而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面对如此一幕,笔者在为不辞辛苦的各位接站者表示同情的同时,也想为铁路部门向大家说一句:请多理解!

首先,此次北京铁路局长期停售站台票,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作出的决定。众所周知,铁路长期处于供小于求的被动局面,特别是春运、署运等特殊时期,火车票更是一票难求。面对购票难,虽然铁路采取了诸如减少货运、增加临客,号召旅客采用短途换乘方式回家等一系列措施,但仍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这就造成一部分旅客为了按期到达目的地,采取现购买站台票进站,带上车后进行补票,致使乘车人数增多,容易造成旅客列车超载,危及旅客列车安全。

其次,我国铁路近年来高速发展,为满足更多旅客的出行需要,铁路部门近年来一直在大规模的修建铁路线路,增加旅客列车数量。车站在如此高强度、高密度的运转下,早已不堪重负。以此次停售站台票的北京站及北京西站为例,虽然两个站规模都不算小,但随着“朝发夕至”、“夕发朝至”列车便民改革的深化,车站早晚两个高峰,客流量压力增大,特别是假日经济的兴起,旅客集中出行造成车站瞬时客流猛增,安全压力可想而知。而停售站台票,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少站台、候车室人员数量,避免由于送、接站人员过多造成的诸如站台踩踏,送站人员下不去车等问题,最大程度的维护站内乘车秩序。

再者,此次站台票停售之所以会引发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民众认为站台票长期停售后,不利于“老弱病残孕”及行李较多这类人群的进出站,甚至担心这样会使一些与铁路有“关系”的人从中牟利,笔者认为国人大可不必为此操心。在全国各大车站都设有诸如爱心服务台、亲情服务站这样的便民为民服务平台,且都设立了微博、微信服务账号,如旅客遇有需要提供送、接站服务的均可通过不同方式联系他们。此外,各站也组织了一批青年志愿者,在站台、候车室及车站广场为有需要的旅客提供服务。因此国人完全不用担心下不了车、出不了站的问题。

综合以上分析,虽然在此次站台票的停售上,铁路部门未有提前告知,做法上有些瑕疵,但其出发点是好的,我们何不抱着宽容的态度,多些理解与支持呢?(程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