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到,说起三月,人们自认而然会想起一些如:“烟花三月下扬州”、“雨横风狂三月暮”、“花底离愁三月雨”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其实在每年的三月,一个人或者说是有一种精神,总让人想起,那就是雷锋。雷锋精神,如同划过夜空的一颗闪亮的流星,虽然只是一闪而过,但却照亮了人的心灵。

曾几何时,做好事不留名、休息日参加义务劳动、风雨夜护送大嫂孩子回家、给丢失钱物的群众默默送上车票……这些似乎成了雷锋精神的代名词,这些是雷锋精神不假,难道说,除了这些,就没有什么其他可以来延伸雷锋精神吗?在千里青藏线上,有一群铁路人在用一种默默无闻的坚守和奉献,诠释着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含义。他们的汗水和付出赋予了雷锋精神更广、更深的含义。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集中体现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万丈盐桥”上,有青藏铁路线上的接触网工不畏恶劣天气,辛勤坚守。因为空气中的盐分含量很高,长期的风沙作用和盐分侵蚀使得大量盐分附着在接触网的绝缘子上,为确保电气化线路的安全运输,他们每天除了要进行测量、调整接触网拉出值、定位坡度、导高等几何参数等工作外,还要爬上7米多高的接触网,进行绝缘子的更换和清洗工作。因此,被冠予了“蜘蛛侠”的美名,他们将爱岗敬业沉淀成一种可贵的文化,升华成一种崭新的雷锋精神。

在湟源这个小站上,“前后脚的幸福”中的主人公郭永会、王芸夫妇,因为工作性质,决定了你回来了,他就要走,夫妇二人,用奉献守护着旅客和货主的安全;无论春运和暑运,还是三九和三伏天,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在本职岗位上,把青春和汗水献给了铁路,把遗憾和愧疚留给了家人,透彻地诠释了雷锋精神的真谛。

小桥车站女子班的8名职工,以女性特有的睿智、执着、细腻、坚强,不仅年复一年地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而且创造了安全生产21周年的工作佳绩。作为女人,她们肩负着比男人更重的家庭责任;作为职工,她们承担起比男人更出色的行车重担,柔软的身躯撑起了安全的大厦。她们勇攀高峰,不断超越,以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状态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彰显了当代铁路女性亮丽风采,她们或兢兢业业,或任劳任怨,无不闪现着雷锋精神的时代光华,证明着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

雪域苍茫,沿着青藏线一路西行,有许许多多铁路职工用忠于职守,勤勉敬业,精益求精,为雷锋精神注入了人性化的元素;他们像一颗颗永不生锈的道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也为雷锋精神勾勒了血肉丰满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