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人,始终坚守在大山中,与山为伴,与山为邻,默默奉献,实现了连续36年安全稳定,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青年文明号”等90多项局级以上荣誉称号,培养出全国劳模1名、省部劳模2名,为上级机关输送人才89名,这就是西安局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的干部职工,对于当前社会中追求物质至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不良现象给予了深刻映衬,给社会带来一股正能量,一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创新的清新空气。
巴山工务车间地处陕川交界、环境恶劣的大巴山腹地,担负养修任务的襄渝铁路81公里复线上有78座桥梁、58座隧道,桥隧比占82%,且山高涧深、桥隧相连,集中了襄渝线上桥梁最高、隧道最长、曲线半径最小、海拔最高、坡度最大、生活条件最差等“六大之最”。巴山人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放松了自己,而是对待生活乐观向上,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集体团结一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为铁路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社会传递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谆谆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无不说明,无论是四十年代,还是二十一世纪,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忘。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的价值观、金钱观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如“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绝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主义,有钱有车有房才叫成功人士的物质至上观念。巴山精神,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党的优良传统必须要坚定不移地保持下去,成为社会的主流,才能保证各项改革与小康社会稳步推进。
1989年春晚,韦唯一首《爱的奉献》,响遍大江南北,唱出了人们心声,唱出了奉献的力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奉献是看不见的,而是体现在工作生活上点点滴滴。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件事做一次容易,难的是周而复始做上千万遍。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甘于平凡的人。铁路的工作是枯燥的,大山中的生活是寂寞的,每天的日子是单调的,如果没有自觉奉献的力量,没有甘心情愿付出的支撑,没有人愿意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灯红酒绿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他们把自己的青春才华奉献给了大山,奉献给了两条长长的钢轨,迎来的是36年的安全稳定。不去羡慕大富大贵的生活,做好平凡的自己,他们在平凡的岗位实现了不平凡的人生。
文化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动力,凝聚人心,可以给人以指点、引领、向往。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种优秀的文化,它是精神的力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大山深处的巴山人没有被艰苦的环境所吓倒,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乱石岗上整出了篮球场,在荒山坡上开辟了生态园,将废旧材料做成艺术品。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巴山人用他们的双手、眼睛,心灵创造了巴山企业文化,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人在金钱上可以贫困,但精神文化上不可以匮乏。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巴山人为我们树立了一种榜样,传达了一种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发展中,树立正确的观念,保持积极的心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才智与青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