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微博)在某视频节目中公开呼吁火车票应该涨价。茅于轼认为春运时民众买不到火车票是因为火车票价格低,因此为了解决这种“一票难求”和拥挤的情况,火车票应当涨价,抑制需求;同时,给穷人货币补贴。(1月13日央广网)
鄙人觉得无论从经济学的角度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茅于轼的观点无可厚非。价格影响供求,提高票价,自然会减少乘坐火车的人群,从而达到分流和舒缓火车运营压力的目的,火车在中国,不仅仅是一项市场服务,更重要的是一项公共产品,就现阶段而言,其社会福利色彩远超商品属性。提高票价,我觉得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正确的做法,国家市场要搞活,这几年铁路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很大的提高,可是票价还是上个世纪(20年没涨)价格,这就陷入一个怪圈,旅客享受着高质量的服务,却付的是最廉价的费用,打个比方就好像是住着五星级的酒店,却付的是小旅馆费用,一提铁路票价涨价就会被推上风口浪尖,被口诛笔伐,被兴师问罪,再看看,铁路建设资金匮乏。铁路建设前期建设投入巨大,一条干线少则数百亿,多则上千亿。如此大规模的项目投资金额,对投资方提出很高要求,融资对象范围比较狭窄。加上铁道公益性,以及投资回报率很低,市场资金参与的积极性不大,资金来源仍然主要依靠铁路建设基金投入,渠道单一。虽然铁路在发展新建,但人均铁路却不及一根烟长,就这么长的铁路还担负着世界铁路25%的工作量。实现这样的严酷,使春节“一票难求”成为历史,关键是要优先发展铁路,加快铁路建设,大幅度提高铁路运输能力,这就又是一个瓶颈铁路需要要发展,就会需要大量资金,但资金还是铁路自己负担,靠铁路自己负担来修建铁路却是杯水车薪,铁路建设的越多铁路亏损越严重,票价不涨,铁路建设滞后,相应的服务更不上,恶性循环更严重,高速公路,民航则不同,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并赋予其一段时间的运营权,这极大程度上刺激了高速公路以及高等级公路,民航在我国的爆发增长,而公路民航票价一涨再涨,似乎很合理,唯有铁路涨价就是公众之敌,再看铁路职工的收入一月就两三千元,严重打击铁路职工服务的积极性,导致铁路行业缺员严重,铁路票价涨与不涨就好像是一个理不清的命题,再退一步讲就算铁路票价不涨,这就符合历史发展的脚步吗?
每年春运,铁路职工放弃了过年的家人团聚,放弃了正常的工作休息,为能让更多的旅客回家,他们顶着外来的流言蜚语,顶着上级领导的检查考核,不管再苦再累,他们也坚持标准作业,将一批批旅客安全的送回家!一张小小的铁路票该是跟上历史发展的脚步了,别让它成为阻碍铁路发展的瓶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