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运,铁路总是成为倍受关注的焦点。这种被关注、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现象令人无奈、发人深省。

如果说,铁路是全中国人的铁路,那么并不意味着运送全中国人回家全是铁路的职责和义务、是铁路的“家事”,毕竟中国还有着民航、公路等诸多的运输方式,只是因为安全、便捷、价廉、舒适综合考虑绝大多数人才选择了铁路。

对于回家的人们,铁路是首选。原因在于飞机、轮船、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中,火车是较省钱、较方便、较安全的交通工具,买不着火车票时才会退求其次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同样的旅程,乘火车花费最少。并且近几年铁路采取火车票价不上浮规定,而公路、飞机的票价在春运期间都较大上浮,这更加剧了火车车票的难买程度。在利益的驱动下,“挤火车”成了不可避免的现象。有了这些原因,如果仅让铁路一方找原因,又怎能根治 “一票难求”?

中国当前的铁路总长度是9.1万公里,人均还不到一根香烟的长度。运能与运量不匹配是造成春运“一票难求”的客观原因。如果建设大量的铁路和购置大量的列车来适应春运高强度的客流,那么剩下的300多天谁来乘坐?到时候,“一票难求”将会变成“一客难求”。那样,我们花费巨资建设的铁路,将会成为极大的资源浪费。这显然违背了解决“一票难求”的初衷,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也不符。

“票难求”一直是铁路春运的“老大难”。不仅旅客为买不到票而心急,其实铁路部门又何尝不是一番苦心,急人之急。但有限的票源终究难以承载超负荷的需求。近几年铁路的发展很快,运输能力在不断提升,但与人民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缺口仍然很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正如我们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道路跟不上汽车的增长。因此我们才会想出“限行”、“限号”、“增税”、“错峰出行”等等手段来做相应的控制。

2014年春运,铁路部门通过互联网、电话、车站窗口、代售点、自动售票机等各种渠道购票,相继出台学生火车票优惠卡政策、务工人员五人组团可购团体票等便民措施,不但进一步方便了学生和务工人员购票,也减轻了铁路部门的压力,更充分体现了铁路为人民服务努力让旅客满意的信心和决心。12月28日,铁路部门还实行了新的调图,最大程度地增加运力。可以说铁路部门为了缓解一票难求、让更多的人顺利回家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旅客应该不仅看到一票难求现象依然存在的现实,更应该看到铁路部门为民服务的温馨之举。

解决春运“一票难求”难题并不是铁路一家之事,必须多部门齐头并进,才可根治。毕竟春运不只是铁路的“春运”。 还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交通运输行业才会走向良性循环。春节、回家、过年……这一连串与出行息息相关的文字,对于世界上拥有人口最多的中国而言,是一个无可规避的现实问题。今年"春运"面临的形势依旧严峻,火车"一票难求"依然存在,铁路"运力紧张"仍旧是一个绕不过的沉重话题,然而在即将打响的"春运"战场上,需要的不仅仅是铁路部门做出努力和奉献,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给予铁路"春运"工作支持和理解,更需要全体社会携起手来共同承担起"春运"的职责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