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10时整,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日子,但对于中国铁路来说,这个时刻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就在这个时刻,首趟“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从西安国际港务区出发,开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是我国出口中亚的货物第一次在西安统一集结运往中亚,它的开通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了一条黄金干线。

铁路做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龙头企业,长久以来凭借其安全、快速以及运输量大、运费经济合理的优势,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航空、公路、水运、管道等其他运输方式的快速崛起,铁路部门僵化的运营体制也越来越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运输市场需求,当发现这一问题后,铁路部门并没有遮丑避短,反而针对自身的不足,逐渐开始了痛彻骨髓的改革。近几年,铁路部门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改革运营方式,加大科技创新和建设力度,逐步走出了运营低谷,逐渐夺回了已经失去的市场份额,重新立足于国内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但对于力求改革、不断发展的中国铁路来说,仅仅占有国内市场并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让中国铁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在这个目标的支持下,千千万万的铁路人无私的奉献着自己辛勤的汗水,他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打破西方大国的技术保护堡垒,攻克了一个个的技术难关,完成了一个个在西方铁路同行眼中不可能完成的项目,终于使中国铁路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之上。尤其在今年,中国铁路在经历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之后,更是将走向世界的决心一步步的付诸于实际行动之中,中泰两国签署《关于深化铁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举行中国铁路等基础设施及装备制造展,一项项举动都是希望能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铁路,接受中国铁路,而中国铁路也凭借着自己扎实的技术水平和高质量的技术装备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

让中国铁路展示在世界人民眼前更是中国铁路走向世界的一大战略,首趟“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的开行固然让人兴奋不已,但这并不是中国铁路首次走出国门,2011年6月30日,满载“重庆造”IT产品的首列“渝新欧”国际货运专列,由重庆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驶往德国杜伊斯堡,2013年7月18日,郑州开往德国汉堡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80601次列车,从位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缓缓驶出,标志着中国内陆地区又一条直达欧洲的陆上铁路货运大通道顺利通行。国际货运班列的开行,畅通了中国与欧亚之间的国际铁路物流通道,展示了中国铁路的形象,助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了新亚欧大陆桥沿“桥”各国与中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为今后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硬件支撑,也更加坚定了中国铁路走向世界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