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省钱或寻找刺激,某些不文明的市民在搭乘高铁或公交时采取逃票行为,早报连续两天对这一现象进行跟踪报道,引起广泛关注。(2013-11-07东南早报)
近日,笔者在网上看到诸多关于“逃票”的热论,甚是引人注目。不少网友说:只要在网上输入“逃票”两个字,就会跳出不少“攻略”,其中最多的是“火车票逃票攻略”。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士”自诩逃票经验丰富,不断分享逃票经验。然而,逃票经验是否靠谱不说,但笔者认为这是在把诚信“叫卖”。
一张火车票,承载的不止是简单的金额数字,更承载着购票者的一份诚信。购票乘车本就理所应当,旅客选择购票既是遵守交通法的基本规定,也有效地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自愿和铁路部门达成协议。因此铁路部门有义务为旅客服务、把旅客安全送达目的地。而然那些不购票却屡次乘车,还津津乐道自己乘车发迹的逃票者,试问,你的“诚信”为哪般?
众所周知,铁路在近几年来历经了多次改革洗礼、无论是在“货物运输管理”还是“待旅客服务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铁路在一次次服务旅客方面表现出了人性化、标准化。其间,铁路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做出了很大让步,以真诚为旅客服务。然而 ,不少逃票者却抱着各种目的和“铁路”玩起了三岁小孩的“躲猫猫”游戏。从一节车厢被“赶”到另一节车厢,实在躲不过索性呆在厕所不出来,遵从着逃票者的一般“黄金手则”。本该休闲舒适的旅程,却因逃票使得人心惶惶,并时刻观察着检票员的动态,内心惶恐的同时,却早已失去了诚信的光泽,实在不可取。
为杜绝旅客逃票行为,从9月1日起,《铁路法》明确规定:对查实的无票或持无效车票乘车等行为,除了按规定补票,核收手续费以外,并加收已乘区间应补票价50%的票款,同时,将故意逃票人员信息反馈地方个人征信管理机构。
诚信,自古乃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为立业之本,可以说当今社会的成功人士,无一不是靠诚信深得人心、赢得自己的一片天。所以我们更应清楚把握好诚信这把量尺。最起码,乘车购票,不给自己的“诚信簿”上留下污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