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运改革以来,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铁路更贴近了民众的生活,货运服务的“一口价”政策、客运服务的梯次退票政策、发货信息即时短信通知服务、“高调”的国家“高铁外交”等应接不暇的“铁路”字眼让铁路更接“地气”与贴近民生。最近,在激烈的物流市场角逐中,铁路部门的火车票的“打折风暴”开始掀起浪潮。
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http://www.12306.cn)分别在10月1日、10月14日和10月17日发布了《关于短途卧铺优惠有关事宜的公告》、《广铁集团公司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继续对部分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列车实行票价优惠的公告》和《北京铁路局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继续对部分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列车实行票价特惠的公告》三则公告。根据公告,在规定的时间段内,部分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列车的商务、特等和一等座票价实行优惠政策,优惠方案根据乘车日期和预售期确定。另外,为适应旅客需求,充分利用铁路运输能力,铁路运输企业自2009年起已实行部分旅客列车末端空闲卧铺票价优惠,除春运及“十一”黄金周运输期间不实行优惠外,其余时段均实行优惠票价。
在铁路货运改革之前,“打折”这个词似乎与火车票价的关系不大。铁路本身具有公益性质并维持着一贯的低价,但是在政企分开,加入竞争激烈的现代物流市场竞争之后不能老是“温柔地存在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市场运作,而价值规律对社会生产的调解,是通过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来实现的,只有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谈得上生产满足社会的需要。
铁路部门给火车票加上“打折福利”不是件容易的事。之前提到的火车票自身的公益性与一贯的低价决定了它的利润并没有多大的弹性空间,甚至谈不上“有利可图”。如何在小幅度小范围内为民众争取更大的利益真的是给铁路部门出了难题,短时期内要求铁路部门大范围大幅度减低票价更是不可能的,这也就在无形之中制约了铁路部门宣传火车票打折的力度和民众的普及度。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近来这一系列关于火车票价优惠的举措还是让民众不仅看到华丽转身中的市场化铁路,也很实在地从铁路部门的不断创新中得到了实惠与满足。
目前,特定时段和特定线路的火车票价已出现价格比平时优惠的浮动情况,且下月陆续有票价继续实行优惠的公告发布,铁路部门的“火车票打折”这一举措的可操作性、物流市场的竞争力度、民众认可程度还需要市场与民众来当“判官”。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磨合,铁路部门应严格落实价格约束机制和定价制度,根据不同地区与不同季节时段的划分,结合客流的实际情况、上座率、预售期等因素进行差异化的折扣管理,同时对缺口程、往返程、联程等不同旅程情况推出更多的优惠措施。
在空运、水运、陆运等多方面现代物流市场的强大竞争压力下,火车票的“打折”政策逐步发展成常态已成必然,铁路部门需要继续不断满足运力供给和社会市场需求,提升民众的出行效率、满意度与舒适度,满足“判官”严格的审判要求。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