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铁路总公司公布了一组数据,数据中显示国家铁路日均装车量达到了133018车,环比、同比分别增长2.2%和2.4%,为今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透过这组数据来看,已持续近3个月的货改确实成效显著。(10月8日  中国企业报)

     今年6月起,铁总货改政策如梅花间竹般落地,随之而来的货运增量曾令不少经济专家刮目相看,态度也从初期的慎言观望转变成了如今的乐观看好。随着近3个月货运量的逐月递增,一些民间资本开始蠢蠢欲动,似乎已有人看好这项改革,认准了项目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但在同时,一些人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朝气蓬勃的货运改革能否走上神坛同样得看改革的深度范围、决策顶层设计的合理性及可持续发展性”。

不少潜在投资人的投资意愿仍偏于理性,在商场多年滚打的经验告诉他们,即便市场看好!也得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出手。而他们眼中的“时机”就是铁路货运改革中对于内部关系的梳理是否明确到位,各层间的利益划分是否足够“诱人”。

一些老辣独到的眼光发现:“铁总”此次的货改目标定的相当长远,定睛长线的他们绝不会因起步初期那丁点“光亮”而放缓前进的脚步,执着的追求,最大限度的确保货主满意并在企业长期经营中恪守商道,一切以货主利益为先,并破天荒的开启主动营销,变等客为揽客,主次位置的“颠倒”预示着铁路决心摒弃以往守株待兔的老旧思想,货改的春风真正吹入了“铁院”的大门。

经过改革先期的“适应”市场,铁路货改渐入佳境,开始从表入里。全国各铁路局明确了“前店后厂”模式,管理及日常运营成为了货改主场。12家地方铁路局更推出了货列承租,公开、立体的招标流程同样被视作铁路货改深度尝试的一个缩影。

另外,开始步入内部机制调整的铁路让世人看到,货运改革作为铁路整体改革的重要一环,将透明的展示出整个“攻坚过程”。其中,内部关系的梳理及利益划分将是日后民间投资人最为迫切关注的。

笔者看来,铁路货改虽已开了个好头,但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不少,就比如体制结构的调整就并非一夕能够事成,铁路货运改革要想在市场大潮中立足,必定要继续深化改革。

不过,如同购置房产一样,虽然早期市场有较多的不定因素,但笔者仍然相信,当前的市场宽松并不会持续太久,相对于后期政策缩紧的预想,先期入手的民间资本定会在性价比上更甚目前仍处市场观望中的后入人群一筹。不过,在铁路货运市场走向越发明朗之前,投资者的抉择的确还是需要眼光外加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