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尽快在铁路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8月上旬,国务院还出台《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或通过铁路发展基金参与铁路投融资。(新华网9月25日)
最近一段时期,从国家层面接连释放了大量积极信号,鼓励民资进入铁路市场,以加快铁路改革步伐。铁路部门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取消了一些行政审批事项,下放了城际铁路、市郊铁路的经营建设权,并承诺将在经营机制上做出更大改进。国家的重视、铁路的诚意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然而,在接连释放的积极信号背后,是民资对于铁路这个垄断行业较为浓厚的观望情绪。笔者认为,要打消民资的顾虑,铁路部门还得在健全保障机制上下功夫。
当前,民营经济对于进入铁路投融资领域的顾虑集中在铁路巨额的前期投入、投资回报不高两方面。对于铁路的巨额前期投入,笔者认为,应该理性看待。铁路建设资金需求量大是事实,但是否真的如目前所说的达到一公里高铁要一两亿的天价,笔者以为,也不尽然,这里面有虚高的成分。这就需要铁路部门通过精心设计施工方案、地方政府在征地方面大力支持、精心测算标的、公开透明招投标、严格施工质量关挤掉建设中的泡沫,减少甚至杜绝返工现象把铁路建设成本降下来,为铁路建设成本瘦身。经过科学瘦身后的铁路项目所需资金民资组团承受得起,自然就不会再观望。
对于投资回报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公正看待。世上没有稳赚不赔的生意,也没有一本万利的买卖,要投资就会有风险。民资进入铁路后,要想提高回报率,一方面要通过改进经营机制,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实现盈利。另一方面铁路要继续深化改革,释放生产力。铁总迈出市场化经营的步伐以来,铁路的生产力正在被不断释放,潜能正得到激活,扭亏为盈的迹象初步显现。但不少民众对铁路居高不下的负债仍心存担忧,铁路内部还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深化改革,比如在引入社会资本方面,除了政企分开之外,至少还需要在已有债务重组、铁路企业重组、市场反垄断规则构建、包括调度指挥在内的产权关系梳理、地方政府铁路事权的明确、综合交通体制及其规划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配套。
市场化运营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民资进入铁路领域也需要科学引导,铁路部门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