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利用运力资源,引导旅客增强购票计划性,方便更多旅客购票出行,自9月1日起,铁路部门将实施梯次退票方案。即:票面乘车站开车前48小时以上的,退票时收取票价5%的退票费;开车前24小时以上、不足48小时的,退票时收取票价10%的退票费;开车前不足24小时的,退票时收取票价20%退票费。(新华网8月26日)

梯次退票就是按照退票时间离开车时间的长短收取不同的退票费,通过经济手段来减少无谓退票,引导旅客增强购票的计划性,这是运输方式间市场化经营中的常用手段,在公路、民航早已实行,并取得了明显效果。铁路部门此次借用,算不上创新,更不是标新立异,只是一个正常的经营活动,没有必要过分解读。实行梯次退票后,最高收取票价20%的退票费,也完全在旅客的承受能力范围内,广大民众完全不必担心经济负担不起。倒是应该在实行梯次退票方案后,如何在引导民众理性购票上多下工夫,这才是关键所在。

总所周知,在现阶段,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票难求”的问题,其根源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铁路运力总体不足,特别是春运、黄金周等特殊时期,营业里程少,旅客输送任务重,即便不间断发车也难以满足需求。二是部分民众大肆购票,有票不取,造成票难买的问题。对于前一个原因,国家现已认识到铁路建设的重要性,正通过多方筹资、下放权限等有力举措加快铁路建设步伐,争取新线早日投产使用。而后一个原因则需要铁路和民众共同努力来解决了。

笔者认为,引导民众理性购票关键在“引”,重点在“导”,引就是要及时全面真实地发布票额信息,第一时间让民众了解铁路的运力情况,从而为自己的出行选择最适合的交通方式。对于车票资源,绝不能藏着掖着。只要旅客明白了,买票只有通过网络、窗口、流动售票车、代售点这几条途径,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就不会在车票上再生想法。导就是要通过梯次收费,让旅客明白退票时间段不同,承受的经济负担也不同,不再是以前开车前两小时退票和开车前10天退票一个价了,提醒民众在购票时增强计划性。多设一道门槛,就减少一次无计划购票,为急需购票的旅客增加一分成功购票的希望,这是铁路部门和广大民众都乐于看到的。

实现理性购票,关键还在于广大民众自身,买票时多根弦,自然就会减少无谓购票次数,也就为别人创造了一份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