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9月1日起,铁路部门将调整火车票退票和改签办法,实现火车票全国通退通签,同时实行火车票梯次退票方案。(中广网北京8月26日消息)
此消息发布后,引起了社会以及广大网友的广泛关注,大家一致称赞这次铁路部门推出的便民、利民服务举措。铁路客运是一个窗口行业,涉及范围特别广,牵涉的旅客特别多,为进一步方便旅客退票和改签,自9月1日起,铁路部门实行新的火车票退票和改签办法,推出火车票全国通退通签业务,即旅客退票和改签由原来的票面指定的开车时间前仅能在购票地车站或票面乘车站办理,改为在票面指定的开车时间前,可到任意一个车站办理。说明铁路正在通过把握细节服务,将更多便利恵及人民,突显了铁路的改革正朝着人文经营的方向发展,深受社会各界和广大旅客的拥护和欢迎。
同时,为充分利用运力资源,引导旅客增强购票计划性,方便更多旅客购票出行,铁路部门将实施梯次退票方案。根据梯次退票方案规定,在票面乘车站开车前48小时以上的,退票时收取票价5%的退票费;开车前24小时以上、不足48小时的,退票时收取票价10%的退票费;开车前不足24小时的,退票时收取票价20%退票费。这一措施的出台,体现了铁路部门不仅能从自身考虑,还考虑了旅客的难处和社会的感受。
从总体上来说,目前铁路客运的运能还是难以满足需求,在春运、暑运和小长假、“黄金周”等高峰期间,仍然存在“一票难求”的现象,而高峰期间的大量退票更是加剧了这一紧张事态。据统计,2013年1月1日至7月15日,全国铁路日均退票量同比增加77.6%。铁路退票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退票量随客流增大而增加,越是客流高峰,退票量越大。今年暑运前期,日均退票量是日常退票量的2倍,同比增长50.4%;今年春运期间,日均退票量是日常退票量的3倍,同比增长110%。二是退票时间集中在开车前24小时以内。在开车前24小时以内退票的比例占到73.5%。据媒体和铁路部门的分析,很多旅客退票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因行程调整无法按原计划出行;提前抢张“保底票”,待买到满意车票后再退;因假期不确定便将放假日期前后的车票均订购一张,如不需要则退票。一些被采访的旅客,很多人更是直言不讳“反正退票手续费不高,自己退票也不会有多大损失”、“电话订票又不花钱,最多不去取票而已”,所以这在无形之中就造成了有限铁路运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社会各界和广大旅客多次呼吁铁路部门应调整退票办法,引导旅客增强购票计划性,避免运力浪费。
铁路正在逐渐摸索出一条科学高效,便民利民的改革之路。铁路客运服务正在经历由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精细化服务“破茧成蝶”的过程。这次铁路部门根据旅客购票规律,建立梯次退票的模式,主要目的就在于完善铁路售票、退票体系,引导旅客提前退票,加快车票周转,避免无端地浪费运力,让二次购票时间更加充裕,方便其他旅客出行。
新出台的退票和改签办法是一面多棱镜,不仅折射出铁路的运营管理水平,还折射出铁路的为民服务理念,折射出铁路的综合管控能力。其不仅科学地促使节约,合理满足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阶梯收费的市场强制力,促进整个社会节约和公平。随着铁路改革向着便捷高效,突出细节服务的方向发展,其市场的竞争力必将进一步提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