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方便旅客退票和改签,自9月1日起,铁路部门实行新的火车票退票和改签办法,推出火车票全国通退通签业务,即旅客退票和改签由原来的票面指定的开车时间前仅能在购票地车站或票面乘车站办理,改为在票面指定的开车时间前,可到任意一个车站办理。
同时,为充分利用运力资源,引导旅客增强购票计划性,方便更多旅客购票出行,铁路部门将实施梯次退票方案。即:票面乘车站开车前48小时以上的,退票时收取票价5%的退票费;开车前24小时以上、不足48小时的,退票时收取票价10%的退票费;开车前不足24小时的,退票时收取票价20%退票费。(人民网北京8月26日)
每逢节假日、黄金周、春、暑运等客流高峰的时候,全国各地的火车票都会显得供不应求,“一票难求”的现象也会在这个时候集中凸显,铁路部门在调研旅客购、退票规律的基础上,听取社会各界和旅客的意见建议,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退票方案进行了针对性调整,一方面引导旅客提前退票,加快车票的二次周转,另一方面也使得二次购票的时间和数量更加充盈,便于其他旅客出行,是为一大便民利民举措。
这次铁路部门制定实施梯次退票方案,24小时、48小时两个时间节点,也不是空穴来风。让我们看看以下这组数据:2013年1月1日至7月15日,全国铁路日均退票量同比增长77.6%。铁路退票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退票量随客流增加而增加,越是客流高峰,退票量越大。今年暑运前期日均退票量是日常退票量的2倍,同比增长50.4%;今年春运期间日均退票量是日常退票量的3倍,同比增长110%。二是退票时间集中在开车前24小时以内。在开车前24小时以内退票的比例为73.5%,24—48小时退票的比例为11.7%,48小时以上退票的比例为14.8%。
20%的退票费,铁路收取了十几年,2011年9月25日,火车票退票费标准下调为车票面额的5%,2013年9月1日,铁路退票费用标准再次做出梯次调整,这是铁路适应市场发展的一次“软着陆”,更是铁路顺应民意的一次亲民举措。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车厢里明明有座位,售票处却没有票的原因所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运力的紧张和浪费,给铁路发挥运力、高效利用现有资源来进行运输组织带来了一定困难,梯次退票费用标准的出台也为逐步提高旅客购票的计划性、前瞻性提供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同时也为缓解铁路运力紧张、减少运力资源浪费提供了一剂良方。
同时,为进一步方便旅客退票和改签,铁路部门实行新的火车票退票和改签办法,推出火车票全国通退通签业务,即旅客退票和改签由原来的票面指定的开车时间前仅能在购票地车站或票面乘车站办理,改为可到任意一个车站办理。
火车票全国通退通签业务的出台以及梯次退票方案的推出是铁路走向市场化运营和管理的又一举措,也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火车票退票数量居高不下,无法将铁路运力高效利用的局面,但是还是要呼吁广大旅客在购票前尽量提前规划好自己的旅途,多提供几个选择,有针对性的购票,既能减少退票费用的产生,又能减少购票中的不快,何乐而不为呢?(路瑞岭)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