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理性看待高铁打折

近日,一则高铁票价打折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打折,本应是一件“动心”的事情,这则打折消息却让社会动起了“争议的心”,缘由就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的高铁二等座仓并不在打折范围内。

自铁路3月15日实施改革以来,客运票价,一直是社会广受关注的焦点,因为关乎切身利益的火车票是人们翘首以盼的“改革红利”。而这次高铁打折,不仅没能引起百姓的“动心”,却让铁路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在强烈的争议中,我们应该理性看待铁路的这一改革举措,因为,铁路改革后形成的是一个市场化运作企业,同时还承担公益运输等责任,铁路运价既关系到铁路正常运营发展,又关系到群众日常出行和切身利益。

按照市场经济学分析:铁路改成公司后就变成一项商业化产业,作为一个市场化企业,铁路必须保持追求盈利的商业性动机,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收入进行这项产业的可持续投入而滚动发展,以至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同时,铁路作为一个企业并不具有补贴功能,追求盈利也有利于一定程度上降低铁路企业在人力、燃料、电力等成本上的亏损额度,减轻铁路企业的债务负担。

但是,铁路又有着承担民众出行、学生求学、涉农物资等运输任务的公益性责任身份,无论铁路怎么改革,都不能削弱铁路客运服务的普遍服务性质与准公共品性质,和经由铁路客运廉价出行属于国民理当享有权利的公益性。可见,铁路在企业盈利和社会公益责任的“矛盾”中,票价的高低变动真可谓是“牵一发动全身”。

铁路改革的宗旨和最终目的就是让民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便捷与实惠。从这次打折中我们也能看出铁路其实也是在弯腰拉近与百姓之间的“代沟”,努力缩小原本高额票价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尽管,这次打折不涵盖相对便宜的二等座舱,但在铁路的小动作上凸显出了铁路改革后的市场理念,铁路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态度,而是以更加关注市场需求、考虑百姓呼声的服务意识进行改革,不断优化组合、改进方式,尽可能提供更大的实惠,这对于百姓也是一件好事。

其实,高铁打折也不失为一项实惠策略。作为企业,在淡季以打折促销商品来吸引客源是一种有效的盈利方式,就像商场商品的打折、赠礼等促销式活动,既能满足消费者低付出、高回报的消费愿望,又能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利润,道理如出一辙,消费者热烈欢迎商场的促销季,理应也该正确看待高铁折扣票价的出现。铁路首先从优等舱开始下手,是在试探市场需求和行情,为日后执行更多优惠票价积淀第一手资料,也是在为市场经营方法积累经验,为彻底松绑高铁票价奠定基础。

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铁路票价也是改革中的一项。所以,高铁打折这才是一个起步。我们应该秉着理性的态度,给予铁路更多的时间在不断的试水中积累更丰富更成熟的市场经营经验,不断扩大改革成果,进一步让利于民,推出更大更多的惠民举措。(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