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就有司机开着厢式货车上门收货,称重收费后送到火车站运往外地。

仿佛一夜之间,沈阳局管内辽吉两省全境和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的部分地区,出现了500个东北货运快车的办理站。它们像500个直接面向货主的窗口,东北货运快车由此直达城乡村镇、工业园区、商贸中心、批发市场。记者了解到,大多办理站使用的房屋隶属于沈阳局非运输企业,各单位在最短时间内腾空房屋,并按统一风格装修为东北货运快车办理站。

为了走好货改这盘 “大棋局”,沈阳局没有哪个单位去计较各自的利益得失。

眼看东北地区10月底就入冬了,沈阳局给全局下达了 “死命令”——必须要在1个月之内、赶在上冻前完成东北货运快车200个作业站的改造施工。

回忆起那段用小时甚至用分秒来计算的日子,原本和施工 “相隔甚远”的沈阳局党委宣传部部长邓继伟说: “全局成立了20个指挥部,局领导班子全员上阵、靠前指挥,各部门负责人分线分段包保作业站的施工。工期赶上国庆节假期又遇上阴雨天气,我们每天冒雨进现场盯控,一心只想着工程能早日完工,能尽快派上大用场。”

在货改这件 “全局大事”面前,沈阳局干部职工从来不分你我他。谁都在想尽办法出谋划策,谁都在比着劲头完成任务。

“您能想象吗?每天站台上的3000多件货物,硬是靠着我们一箱箱地人背肩扛,从这个站台挪到另一个站台……”沈阳站站长王少岩告诉记者,当苏家屯中转站改建时,东北货运快车所有的中转货物,都在沈阳站客运站台中转,该站干部职工扛了一个月的货物, “大家扛得肩膀肿痛、腰肌劳损也没人抱怨。因为我们知道,早日建成‘522’工程,关系到全局货改的成功,也关系到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

建揽货的办理站、买取送货的汽车、开上货的专用通道、建存货的库房……哪一样都需要花钱。可是,在当时东北货运快车运量还不明朗的情况下,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搞货运基础设施建设,究竟值不值得呢?

<p>沈阳局认为:唯有货运基础设施建得完善,“货改大厦”才能拔地而起。

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沈阳局全部使用自己的房建队伍昼夜施工,大部分建筑材料都尽量修旧利废。据预算,改建一个50米长的货运站台,垫高土层、重铺地下电缆管道、新修沥青地面等施工,至少需要投入100万元。而沈阳局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每个作业站只花了很少的钱,就改建成有库房、有院墙、有高站台、有专用通道的东北货运快车作业站。

20个昼夜过去,在苏家屯中心站附近工作的沈阳局职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说: “过去,这个废弃仓库破得连屋顶、窗户玻璃都没了。谁能想到,这么快它就从上到下变了样!”经过沈阳局房产段等单位紧张的施工,13052平方米的苏家屯库房整修一新,2条到发线完成了接触网改造,成为各趟东北货运快车能直进直出装卸货物的中心站。

让货物享受从家门 “直达”车站的便利,更让货主们亲身感受到了铁路的变化。沈阳局筹集资金购买了200台不受禁行限制的厢式货车,各货运中心成立了汽车调度,统一管理和调配接取送达货物。20公里内汽车免费接取送达货物、司机按重量代收火车运费等便民利民措施,使许多货主尝到了东北货运快车的 “甜头”。

春节前,沈阳顺鑫物流公司崔经理毅然卖掉了自家15台专搞长途运输的汽车,把所有的货物全部改由东北货运快车发送,每个月仅司机工资就能节省30万元。“我相信,随着物流成本的下降,今年我家的生意一定更红火!”崔经理兴奋地说。

“522”工程,在沈阳局管内90%以上的城乡村镇,搭起了一张广揽货源的 “大网”。完善的基础设施,在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为零散快运业务上量提供了必要的硬件。

工程完工后,沈阳货运中心副总经理何标对营销前景充满信心,他说: “局里给咱撑起了‘店面’,配齐了 ‘家伙什儿’,咱们还有啥理由不把生意做好呢?”

<b>小集装箱里的大市场</b>

2月16日,在X446次东北货运快车停靠的吉林西站,装卸工人把一箱箱药品装进一只只蓝色小集装箱。而过去,铁路根本没有这么小型号的集装箱。说起它们的来历,沈阳局营销处处长毛雨先讲了一段豆油的故事。

去年9月,鞍山货运中心从辽阳富虹集团签订了一批豆油的运单,但装车时不慎把最下面的纸箱给压破了。豆油包装破损后无法再销售,他们只好花了2万多元钱,把这破损的139箱豆油全买回去给食堂。职工们感慨,近600桶豆油就算吃到大后年也吃不完。

这件事在沈阳局货运处 “挂了号”。他们意识到,如果不尽快解决货损、货缺等关键问题,客户满意度还会下降。在反复研究了零散货物的品类后,沈阳局货运系统干部职工开动脑筋,考虑如何保证易损货物的安全运输。铁路现有标准集装箱的优势给了他们启发:能不能设计、生产一款专门用于铁路零散货物运输的集装箱呢?

针对零散货物不同的体积、重量、形状,沈阳局货运处设计了多种尺寸的集装箱,联系到一个集装箱厂家尝试生产了小型集装箱的样品,并在运输过程中确定了最合适的尺寸。首批生产的3000个装载重量为1吨、1.5吨不等的小型集装箱,很快投入到东北货运快车上使用。

“在小型集装箱投入使用前,东北货运快车平均每周产生货损4批、92件;投入使用后,沈阳局管内发到货物基本没有了货损问题。”沈阳局货运处处长王先枢介绍,小型集装箱在站车交接时不必清点货物件数,只需凭箱封交接,提高了装卸作业效率,发挥了集装化运输的优势。

目前,吉林通化出产的葡萄酒、药剂等易损、贵重的货物,纷纷装进小型集装箱,由公路运输转为通过东北货运快车运输。沈阳局还研发生产了小型集装箱的箱锁,上锁后只有两端货主才能开箱取货,确保了贵重货物的安全。

今年,沈阳局计划在本局的车辆厂家建立生产基地,计划再生产2万个装载重量为1.5吨、1吨、0.5吨和300公斤不等的小型集装箱,作为沈阳局管内东北货运快车的集装化用具无偿使用。

<b>让货物坐上专列</b></p><p><b>

</b>今年春节前夕,十几位货主在沈阳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一起来到孤家子作业站,走上东北货运快车进行 “考察”。看到货车上完备的配套设施,他们连连感叹: “看来铁路这一回货改是‘动真格’了,咱们的货物坐上了条件这么好的专列!”

在这些货主的印象中,铁路货车还是 “土头土脸”的黑车皮。自从沈阳局开办货物快运业务后,这些货主心里嘀咕:不知道自家货物在那样的车中到底安全不安全,也不知道它们究竟何时才能运到目的地?直到亲眼看到这一列带有 “东北货运快车”标识、喷涂为橄榄绿色的货车,货主们心中的石头方才落了地。

货车功能多样化、运到时限客车化、货物追踪即时化,成为东北货运快车最吸引货主的 “三大亮点”。

“整容”后的货运快车,让货主 “一见钟情”。黑车皮不见了,车体内外整修一新,还统一喷涂成橄榄绿色,并喷绘上 “东北货运快车”的形象标识。沈阳局车辆处利用2个月时间,集中改造了170多辆棚车和17辆工作车。每一列车均由10辆新型棚车 (其中有2辆作为工具车)、1辆工作车、1辆行李车组成,工具车装有叉车、地牛、托盘、箱笼等装卸机具随车作业,工作车由报废的餐车改造而成,集办公、住宿、就餐等功能于一体,真正实现了货车功能多样化。

针对货主最关心的货物运到时限问题,沈阳局专门成立了14个物流调度台,负责调度、指挥东北货运快车按照客车化标准开行,并首次实现了对两端货物汽车接取送达的管理。随车工作的货运车长还可以运用4G网络,随时与物流调度台取得联系。 “优化开行方案、压缩作业时间、组织合理会让”的调度措施,保证了东北货运快车的运行速度,满足了货主对运到时限客车化的期待。

货物现在到哪儿了?在货物运输途中,货主还能随时打电话给沈阳局12306客服中心,追踪货物目前所处的位置和最终抵达的时间。沈阳局借助现有的信息技术系统进行扩容增量,建立起货运信息跟踪系统,各货点都使用条形码进行扫描,汽车上还加装了卫星定位装置,货主能用手机查到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将货物追踪即时化的梦想在东北货运快车上实现了。

搭起舞台唱大戏。俗话说,看戏不怕台高。货主却说,货改搭起铁路大舞台,大戏多着呢。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