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农历正月初六,全国公路、铁路、民航迎来返程客流高峰考验。其中,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达到近千万人次,创下春运历史新高(新华社)。笔者认为,铁路春运返程高峰纪录的刷新是必然的,数据的刷新主要由几个因素推动。

首先,铁路运输特性决定其春运战场的竞争力。铁路运输在一些方面与相比其他方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安全系数高,比起公路运输事故率要小的多;它乘坐体验好,没有颠簸,有进餐、方便、休息等足够的必要条件;它受自然条件影响小,雨雪等自然条件对铁路运输影响有限,春节中后期东北地区的降雪和南方的霾都没有对铁路运输造成很大影响;同时,铁路运输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是普通大众消费能力之内的出行选择。

其次,运输能力的不断提高为铁路春运提供硬件保障。近年来,铁路路网不断完善,特别是高速铁路网络已成规模,兰新高铁、贵广铁路和南广铁路三条铁路的开通,在西北、桂广等地区形成了高铁网络。2014年全国铁路建设超预期完成“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8000亿元、新线投产7000公里、新开工项目64项”三大目标。全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突破11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1.5万公里。铁路路网的不断完善,高铁新线的投入运营,无疑为铁路春运的运力提升提供了关键性支持,运力不断提升,也让旅客乘坐体验不断优化,旅客也会更多地选择铁路出行。从而,铁路运力的提升撬动了运量、运力的良性循环,为铁路部门打好春运战役提供硬件支撑。

最后,铁路服务的不断提升为铁路春运提供软件支持。近年来,铁路部门不断在尝试和推出新的服务举措。从前几年推出车票实名制到电话、网络订票,农民工团体购票,再到今年的车票预售期延长至60天,我们已经很难再看到在售票窗口大排长龙的景象了,鼠标轻轻一点,旅客便可足不出户地购买到心仪的车票。今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又组织发起的“爱行天下·温暖分享”春运公益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倡导在春运旅途中大家互帮互助、传递温暖,共同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出行环境,让旅客舒适的出行。以上这些,都是铁路部门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这些无疑都为春运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综上可以看出,铁路春运运输记录的刷新是铁路部门不断完善路网规模、提高运输能力、提升服务水平的必然结果,也是铁路行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成果,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火车乘坐体验的改变,也有理由相信铁路春运会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