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以来,春运一直为最热议的话题,进入春运阶段,广大媒体都或多或少宣传或者议论着。毕竟,多年悬而未决的春运窘途,始终成为运输行业的最大难题。那么铁路运输便成为笔伐的重中之重,同时无时不刻成为媒体或广大网民责难的对象,实在令人不解!
通过百度搜索可知,历年来,全国客流量约30余亿人次,如此庞大的数字着实让笔者大为惊讶,相当于将全球一半的人口在40天内进行大迁,中国春运确实是擎起世界第一的运量,那“一票难求”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显示而易见,今年春运又似乎成为回家的困难起点。
然而,铁路成为春运运输的重头主角,因为铁路是广大民众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无论是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还是商务常期性出行,都选择铁路。使得运输需求高位增长,运输压力加大。本来任务就十分艰巨,又有不法分子纷纷“作乱”,“黄牛”倒票谋取私利;犯罪分子利用他人信息“撞库”;部分民众采取退票不收取任何费用的机会大量“囤票”等等,以致春运秩序出现“瘫患”,使得归乡之路变得难上加难。
那么实名制难防票贩子、购票网站登陆难、退票窗口拥堵、乃至于多年购票难,都成为媒体借机解读春运难的托辞,在笔者看来,众多媒体或者舆论都认知春运的难,却不认客观报导事实的真相,硬生生地给铁路运输安上一无作为的“骂名”。
其实,换位思考是最为理性的,铁路的运输不会因较大降雪、低温冰雪冰冻和雾霾天气而搁置停止不行,另外在客运站24小时开放候车室,提供免费开水,并加强食品、饮料等生活必需品的储备,试问,在人流高度密集情况之下,卫生环境有所下降再所难免,当较多因素一旦被媒体误读就无限度放大,将长矛指向铁路运输交通。
笔者获悉,今年春运延长预售票期、开车前15天退不收取任何费用、加大运力、增开临客等推出很多利民惠民措施。然而稍有风吹草动,便成为众矢之的,无论惠民政策是缘于何出发点,媒体过之甚少报道正面温情的内容,将一些比较狭隘甚至偏激的观点扭曲事实的本意,着实不该凌驾大众的认识之上。
客观的讲,铁路有社会义务调整运输能力的开发,不管是运载量还是服务体系都应当有所改进,而有良知的媒体也应该站在社会责任的角度,用事实真理去理顺春运之间的复杂关系,不要添油加醋误导群众,更不要因某些不切实际的矛盾扩张。
另外,“黄牛”的疯狂夺利也非常猖獗,据悉,打击“黄牛”的力度不断加大,笔者衷心提醒民众,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意外,理性购票和打击“黄牛”势不必行,未能满足需求,这不是铁路这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这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要解决春运难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当然,我们希望铁路部门能够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为广大民众的出行谋实事,众所周知,近几年来,铁路部门对一批新线的建成投产,货运改革,还是储备车辆的增开都做了很大的努力,继续坚持“三个出行”的便利性和相关服务措施,可见,正逐步解决和满足春运高峰客流需求。
当然,我们也希望媒体不要刻意制造一个“春怨”的载体,虽然看似推波助澜撒了老百姓的气,替老百姓出了头,解了怨气。然而,真的就能解决问题了么?那我们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不妨多为铁路部门出谋划策,多走正当途径购买车票,严打“黄牛”或者报导骗取民众钱财的不法手段,不管是媒体还是咱们老百姓,都要正视面对这春运难题,多一点想法就多一条出路,而不至于将自己困于死胡同。
多换位思考,或者少一份怨恨和惊慌,换位审慎春运难的客观事实,按照本分做好自己,遵守正规运行秩序,用平常理性的心态对待,在车票放宽购票期限,运力的增设,或者春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是以往“误导”信息已占据人们的心扉,导致焦躁与忧虑,但愿铁路部门能为广大老百姓从出行上真正解决难题,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真正做到利民惠民。(文黄金山)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