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军 吕锡胜 黄育杰
<p>
7月10日,在嘹亮的风笛声中,首趟Y667次 “敦煌号”旅游列车满载人民群众温馨出行的期盼、满载兰州铁路局为旅客提供高品质服务的愿望,徐徐离开兰州站,向着飞天故里敦煌一路驶去。
9月13日,兰州局开行3对以迎水桥站为货物快运中心站的西部货物快运列车,业务受理范围覆盖甘肃、青海、陕西、内蒙古、新疆、宁夏和西藏七省区。
兰州局成功开行 “敦煌号”旅游列车和西部货物快运列车,是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具体行动,是努力实现甘宁两省区打造 “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和“黄河金岸、沿黄城市带”战略目标、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尝试,也充分展示了该局开展 “旅客满意、货主满意”主题实践活动的可喜成果,在 “新丝路”上唱响了兰铁“好声音”。</p><p>
<b>围绕 “向哪里发展、怎样发展”进行学习思考——“找准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结合点,用新的视角理清发展思路”
</b>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宁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对兰州局提出这样的建议: “在支持和配合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旅客、货主对兰州站提出这样的意见: “客流高峰期,自助取票机取票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建议想办法解决……”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兰州局及所属单位共向甘宁两省区地方政府发出征求意见函120份,向旅客、货主发出征求意见表3665份,召开旅客、货主座谈会387个,听取和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338条。
“地方党委、政府的意见建议集中反映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铁路运输的需求,广大旅客、货主的意见建议集中反映了甘宁两省区人民群众对铁路客货服务的需求,也给我们提出了向哪里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课题。”兰州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人说, “我们要找准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结合点,用新的视角理清发展思路。”
兰州局党委围绕 “向哪里发展、怎样发展”这个课题,对照社会各界和旅客、货主的意见建议,以 “坐不住”“等不起” “慢不得”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谋划发展,组织领导班子多次进行集体学习。
该局领导班子通过深入学习,在思想碰撞中解放了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了思想,形成了 “敢于引领、争创一流、全面发展”的思路。敢于引领,就是要找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推进兰铁改革发展的结合点,抢抓历史机遇,敢于当好先行,敢于做出示范;争创一流,就是要战略上高定位、工作上高要求,坚持做到硬件配套一流、服务标准一流;全面发展,就是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开创兰铁改革发展新局面,在服务旅客、货主实践中维护兰铁广大职工的利益,实现共赢和多赢。</p><p>
<b>围绕 “票怎么卖、客车如何开”推出创新举措——“全面提升客运服务软实力,让甘宁人民出行不再难”</b>
广大旅客的需求和期盼是压力,也是动力,更是发展空间。兰州局梳理旅客意见建议时发现,购票难、乘车难等问题关注度高,亟待解决。围绕 “票怎么卖、客车如何开”这一问题,兰州局领导班子迅速将旅客反映的问题纳入专项整治问题库,多措并举予以整改,以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的实际行动赢得旅客的认可。
<p>一张票就是一个请柬,小细节孕育出大市场。兰州局以 “两满意”活动为载体,以 “三个出行”常态化为目标,以“敦煌号”精神为引领,在方便旅客购票、候车、乘车等方面多管齐下,采取加开临客、以卧代座、扩大编组等方式,下足功夫,最大限度扩充运输能力。
多换位构思设计,多设身处地思考。兰州局积极推出手机购票业务,引入支付宝支付方式,进一步提高了互联网购票的便利度;在售票窗口开展 “多一句话”和 “有问必查”活动,积极为旅客办理联程、往返票,提供 “一站式服务”;克服 “硬件不硬、软件不软”的弊病,在兰州、银川等5个较大车站增设了7台自动售票机,在客流较大的一些中等车站增加了自动取票机,在甘宁两省区部分高校安装了自动取票机。目前,该局共安装自动取票机54台。
兰州局在各客运站推出母婴哺乳室、手机加油站、重点旅客候车专区等38项便民利民措施;为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乘车需求,积极联系加开临客,今年以来,共开行临客162列;把服务的触角向偏远地区延伸,在甘宁两省区县级行政区域设立了87个客票代售点,在乡镇开设了13个客票代售点,今年年底前,乡镇客票代售点总数将达到27个左右,最大限度满足乡镇边远地区旅客购票需求;充分发挥全路党内优质品牌优势,在省会城市开通了银川站“向阳花”和兰州站 “亲情008”官方微博、微信,及时向旅客发布票额动态、出行资讯和公益提示等,为旅客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善于借力成事,坚持合作共赢。目前,兰州局正与甘肃省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人工订送票及互联网购票快递业务,从旅客角度出发,实现“门到门,人对人”的便捷服务,切实解决购票难问题。兰州局客运处负责人说: “旅客需求无止境,提升服务在路上。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全面提升客运服务软实力,让甘宁人民出行不再难。”</p><p>
<b>围绕 “货怎么运、车流如何调”大胆探索实践——“打通服务货主最后一公里,让甘宁企业运货不再难”</b>
“货怎么运、车流如何调,是推进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必须回答的一个现实问题。”兰州局货运处负责人表示, “我们要大胆探索实践,打通服务货主 ‘最后一公里’,让甘宁企业运货不再难。”
兰州局始终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广大货主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工作来抓,一个个承诺、一项项服务、一件件实事,都让广大企业货主感受到了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兰州局念好 “合作经”,大力实施路地合作战略。根据甘肃省 “保大局、促增长”的具体部署,兰州局出台了 《甘肃省铁路运输协调管理办法》,与10个市州、12家重点企业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5305万吨货物发送量的合作目标,制订了增运补欠整体方案,并将任务指标层层分摊,有效促进了装车上量;主动邀请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和10个市州工信委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完善了路地协调、合署办公、社会监督、督办落实等工作办法,形成了路地双方紧密配合、无缝对接的协作体系;选拔了30名业务骨干派驻各地工信委,对接协调做好铁路运输、货源组织等工作,构建了路地联动、互惠共赢的铁路货运大格局。局内运输、货运等部门为客户精心设计货物运输方案,运用企业自备箱开展 “站到站”运输,使发往上海、广州方向的运费大幅下降,运输效率得到了提升。兰州局积极完善接取送达业务管理办法,规范业务开展模式,建立自有车辆、社会合作车辆、铁路内部单位可用车辆、中铁快运车辆“四位一体”的接取送达车辆信息资源库,实现配送资源统筹管理,大力发展“门到门” “一条龙”服务。目前,该局已有33个车站具备了全程物流服务能力,打通了货运服务 “最后一公里”。
兰州局借开行西部货物快运列车的契机,着力深化货运组织改革,扎实开展解决服务旅客货主 “最后一公里”问题专项行动。9月13日开行的西部货物快运列车,按照固定车次、编组、运行区段、运行时刻、机车牵引、站台作业的 “六固定”方式运行,极大地满足了货主随到随运的需求。
兰州局巧打 “营销牌”,积极开展“转变观念、创新服务、开拓市场、谋求发展”大讨论和营销大宣传活动,邀请1000多家企业、51家媒体,重点推介 “敞开收货、受理方便、服务多样、价格实惠、速度更快、安全环保”的显著优势,增强了西部货物快运列车的市场影响力。兰州局积极推行客户经理负责制,完善大客户管理战略,通过走厂矿、驻企业,锁定有效货源,提高营销质量。他们在33个货运作业站所在地,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深度营销,提升了铁路运输品牌的知名度。目前,该局共注册客户代表1.85万余名,为西部货物快运列车营销货源2700余单、18.87万余件。
广大旅客货主用自己的选择表达出对 “铁老大” “变脸”又 “变身”的满意: “敦煌号”品牌旅游列车开行以来,旅客纷至沓来,淡季不淡。截至目前, “敦煌号”品牌旅游列车共运送旅客13万余人。西部货物快运列车也越来越受到货主关注,成为了快运市场的“新宠”。
甘肃省主要领导对西部货物快运列车的开行做出批示:这是一件服务大开发、方便老百姓、实现大物流、加快奔小康有效管用的举措,应当支持。感谢兰州局主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着想,创造性地开办西部货物快运列车,来贯彻落实中国铁路总公司千方百计释放市场需求的指示。
为巩固和扩大该局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健全完善转变作风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兰州局结合实际开展了 “领导带班子、干部带队伍、党员带群众”活动。现在,不仅仅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 “敢于引领、争创一流、全面发展”的思路,这些观念、思路也化作了该局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无止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兰州局将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主动作为,不断巩固、落实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好做法,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输保障能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双赢”以及市场竞争力和铁路影响力的 “双提升”,推动兰州局各项工作再迈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如今,在兰州局千里铁道线上,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正逐步形成,教育实践活动焕发出的正能量正在转化为助力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目标实现的强大动力。
</p>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