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份铁路客货运的各项数据让持续低迷的宏观经济形势有了一点反弹的迹象。北京交通大学运输学院教授胡思继表示,“从去年同比和上月环比来看,数据都得到了明显好转。当然,这一数值跟历史当月最高值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新浪4月9日)
不过,假如铁路货物还想有更长足的发展,还需多方给力,据2014年第6期半月谈报道称,郑州“铁、公、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雏形粗具,即效应了一大批嗅觉灵敏的国内、国际物流巨头的目光。从去年7月18日郑州发出第一列经亚欧铁路至德国汉堡的国际集装箱货运专列以来,已发出21班。出色的表现没有让一些有眼光的企业家失望。
郑州这座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所创造的郑州模式,能否辐射全国铁路,让铁路货运能够更好的服务中国经济发展,这就需要转换观念,多进行市场调研,根据本地区实际,制作出适合自己地区发展的交通模式,通过“铁、公、机”综合交通网络合理搭配运输份额,在货主方便的同时,人人都可以分得市场一杯羹。
市场瞬息万变,无论是什么交通方式,都无法做到独善其身,只有加强兄弟企业间的互利合作,积极参与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中,才能达到双赢,铁路有铁路的优势,公路有公路的优势,航空有航空的优势,把这些优势互补,让货主运货更方便,也有利于把地区的一些矿产、土产等运送到更远的地方,铁路的短板在于货物无法直接运到位,而公路的短板是无法长距离的运货,而要想像郑州一样建立起交通运输大格局,还需多方给力,共同开发出第二个、第三个郑州模式,如一股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铁路在去年最初的改革中,亮点纷呈,对客户取消货运计划申报、请求车、承认车等繁杂的手续,全面放开受理,对各类货物运输需求敞开受理,随到随办,对各类收费全面规范,实行“一口报价、一张货票核收”,全面开展“一条龙”全程物流服务,将“站到站”向“门对门”延伸…,但是要想吹热货物市场,还需要建立自己的交通格局,最简单的说法,就是让货主轻松运货,无论是与兄弟运输企业互利合作,还是建立长久的贸易伙伴关系,都需要包括政府、交通部、铁路总公司多方给力,才能让民众真正享受到各方互补的交通新格局带来的运输方便,成为人民幸福的源泉保障。(李天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