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要求‘一针见血(即一次扎成功)’,我当时说不敢保证,结果确实没扎好,就出问题了。”昨日下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脖子被患儿家属抓伤的拜姓护士说。(华商网3月30日)

     孩子病了,家长在输液时要求护士做到“一针见血”,家长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现在一家一个,孩子都是心头肉,孩子病了本身就很难受,如果再不能“一针见血”,那岂不是更让人揪心。

可问题是,这个要求的合理性到底有多少呢?再高的医术也不能包治百病,再美好的事物也有其不足之处。毛泽东在评价雷峰时曾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如果换到这件事上呢,就是技术再精湛的护士,她能做到“一针见血”,但也不敢保证次次都能“一针见血”,这是很正常的事,可在患者家属看来,这一次不能见血,就是一百次的的错误。全盘否定了这个护士的技术水平,所以情绪激动。

再有,作为一个成年人做事情是不是也应该多角度,运用点逆向思维去考虑问题呢?如果换了你是医护人员,在出了点小错,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你觉得患者家属应该是什么态度呢?你希不希望有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多一点理解和支持呢?更何况,经验医学本身就是经验科科学,在临床都有个学练的过程,如果大家都象你这样对待医护人员,那以后谁还愿意在你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竭尽全力为你服务呢?将心比心,就知道该则样做了。

另外,家长的做法会对孩子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是非常严重,也是非常值得大家重视的问题。记得“上行下效”,“言传身教”这类的成语吧。小孩子虽然不懂什么,可是他学习的一本能是天生的,父母、身边人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可都在孩子的眼睛里呢?如果父母想要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做什么样的人,所以,古人才有“要知父母,且可儿郎”的说法。

当然,每个人的“三观”都不一样,做事情的角度和思维方法千差万别,但是,无论怎样,都要适度为好,多替别人考虑,也就是为自己着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