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1日,独克宗古城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过火面积高达古城保护规划区面积的4.38%,占古城核心保护区的17.81%。

也许很多人还不了解独克宗古城,独克宗古城位于香格里拉县,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独克宗”在藏语中的寓意为“月光城”,也是历史上著名的“铁桥东城”。它是中国保存的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而且是茶马古道的枢纽。千百年来,这里既有过兵戎相争的硝烟,又有过“茶马互市”的喧哗。这里是雪域藏乡和滇域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汉藏友谊的桥梁,滇藏川“大三角”的纽带,还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转金筒。

这场大火对于拥有悠久历史的独克宗古城来说,无疑是一场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暂且不论其损失程度,单就独克宗古城具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及其考古价值,已经足以让人扼腕叹息。日前,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州长黄政红表示: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的总规划已出台,计划投入12亿元,2014年年底前完成民居基本恢复,三年内完成全部重建工作。据了解,独克宗古城重建过程中,将充分尊重历史、尊重民族文化、尊重民俗民风,修旧如旧,努力恢复古城原貌。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不断深入,有多少古城、古建筑在利益为先的物质化理念中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高楼广厦和愈加现代化的工厂。在那样新旧交替的取舍面前,我们似乎再难找到儿时记忆中的老楼和那棵老梧桐,我们在进步、发展、前进的路上是否失去了更多?现如今,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人们逐渐重视起精神层面的升华,我国也正兴起了古城重建风潮,“55亿再造凤凰,千亿重塑汴京”,新建的居民楼要重新推倒,久经破毁的古城要修复重建,这样的循环往复,到底还是劳民伤财,而昔日古城却仍是难以回复旧日风华,终究是仿古赝品。“拆真名城、建假古董”

古城承载了恢弘的历史和文化,和那些无法消磨的记忆和难以复刻的故事。我们追求的不应该是“拆真名城、建假古董”,而是实实在在的保护好那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