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海之滨的青岛运来黄豆,往雪域高原的拉萨运去小麦;从零星货物进场到集装厢货源“井喷”。许昌火车站西货场在龙门吊咯咯声响和作业人员呼唤应答中苏醒过来,热闹非凡,展现出铁路货运事业“中兴”的美好画卷。
自2013年6月货运改革以来,中国货运市场投下了一颗石破天惊的石子,打破了以往传统运输与新式运输之间的壁垒。此次改革标志了铁路运输由“顾客请求型”转向“顾客需求型”,也全面拉开了建立“满足式受理,网格化营销,一口价销售,物流化服务”新式货物运输形式的帷幕。像许昌站甚至比许昌站还要小很多的货运站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基层货运站的职工,大多数都是在货运系统工作了几十年,货运改革对这些老铁路人来说,不管是身份的转变还是观念的转变,冲击都很大。但他们都在努力适应,也在积极地改变,为货运量的提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很多基层车站货运部门的职工,原来基本上坐在办公室里等着货主发货,现在都出去跑营销,大家总结了现在的5种受理方式,简单来说就是 “两门两电话一网络”,比起以前单一靠货主上门要求发货,现在可以说发货受理方式既多样又快捷;某站货运科7个人,管理着72个网点,从过去的守株待兔到现在的主动出击,腿都跑细了,但货运业务量增长了。
航空、公路也与铁路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使基层车站的货运职工们更加深感压力之大,责任之重。这种紧迫感和竞争意识,激励着基层铁路货运人员出门跑营销,主动争取货源,将铁路货运的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提高。辛勤的汗水最终换来了货运业务量的增加,截止2013年底,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突破32亿吨,货改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基层货运职工只是铁路运输行业中的一个个小人物,然而,正是由于这些小人物对货运改革满腔的热情,无悔的付出,积极的转变,才有了货改一年来这样辉煌的成绩。他们“累并快乐着”,他们是小人物,但成就了货改这份大事业。(王焱)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