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春晚,一首歌深深地印在人们心里,没错,正是《时间都去哪儿了》。随着照片中大萌子一岁、二岁····慢慢长大,父亲却一天天变老满头白发,不禁让人感慨,时间过得真快,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今年的春运已落下帷幕,但对于铁路人来说,只是另一个开始。春运过后,铁路相关的车、机、工、辆、电等部门陆续进入维修保养的最繁忙时刻,从以前的手拧螺丝现在的机械拧,从以前的人工扳道岔到如今的智能按钮。铁路线路上繁忙的景象无一不透露着铁路翻天覆地的变化。60年前的铁路生产方式一去不复返。

时间都去哪儿了?一张“春运铁路《一甲子》的图片,让我们看到从1954年第一次明确春运期限为春节前后一个月,发送旅客2300万人次,到2014年春运铁路发送旅客2.66亿人次;从那时的内燃机、绿皮车、通宵排队购票到现在的电气化、空调车、网上电话购票,车上无线WIFI等,铁路变得越来越贴近百姓生活,越来越注重旅客的需求。

  时间都去哪儿了?春运,中国最大人口迁徙,“一甲子”时间,铁路一年一年递增的是发送旅客数量、一次一次更新的是车辆、线路技术设备;唯一没有改变的是一代又一代铁路人忠诚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正如,某网站《中国人的一天》栏目,用一幅幅真实图片活生生的记录了铁路人的一天,正是有了他们才有春运的安全。